因為在這些事情的處理上,不僅顯示了曾憲梓目光遠大、遇事精明能幹的一麵,而且也鮮明地反映出他獨特的性格特征——在著手進行一項重大的行動、實現重大的計劃之前,他會精明地預測到,他將會遇到什麼樣的阻力、什麼樣的困難,然後他會很堅決徹底地解決他的後顧之憂,然後,再以全身心的力量,為了他的遠大目標,義無返顧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拚搏、去奮鬥、去實現他的夢想……考大學之前不顧外界的各種壓力,堅決與他深愛的黃麗群結婚是如此;獨立創業之前積極地準備黃麗群和孩子們來港團聚也是如此;現在著手將他日漸穩固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之前,將叔父代墊的周轉資金償還給叔父更是如此。
從此,叔父對曾憲梓格外器重,同時對侄子自尊、自強的人格力量也由衷地佩服,以至於叔父這個在泰國的華僑中,有著極高的名望和地位的人,不管是社團開會的時候,還是和親戚朋友在一起閑聊的時候,他經常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誇獎他的侄兒,將從不貪財的曾憲梓說得天上有,地上無……叔父說:“我今生沒有見過不要錢的,真的,從來沒有見過不要錢的人,我今天見到了,我今天才真正體會到一個有誌氣的人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很自尊、很自強。”
“我從來都以為沒有人不愛錢,特別是像這次這樣,不是小錢而是一筆十分用得著的大錢。沒想到我的侄子這麼有誌氣,不貪財。”
並且,叔父還教育自己的孩子們,要向曾憲梓學習,做人要有誌氣,要自力更生。
他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太愛錢,叔父經常訓斥他們說:“你們不要說十萬銖錢,就是一萬、五千你們都會搶,你們看你們的梓哥,就不是這樣,他隻要說一聲謝謝這兩個字,這些錢就是他的,但他沒有,他想憑著自己的真本事創業,你們不覺得這是很了不起嗎?!”
這以後,曾憲梓見到哥哥曾憲概的時候,就說起叔父給錢的這件事,曾憲概一聽就說道:“你真傻,要是給我,我就會要,他是沒給我錢的,我跟他做事做了那麼長的時間,他都沒有給過什麼錢。”
曾憲梓不希望哥哥這樣想,他說:“哥哥,你看你,你就是看不透,這並不是我自己賺來的錢,我要來幹什麼呢?叔父已經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了呀,他出本錢,賺的錢卻是我自己的,你難道還想連本錢都要過來嗎?”
“說心裏話,我不是不需要錢,其實我的事業剛剛起步,我非常需要錢,但是,我認為這錢不是我的,我是萬萬不能要的。”
這以後,曾憲梓與叔父的關係更加融洽,曾憲梓到泰國來,叔父就是再忙也一定會擠出時間來請曾憲梓吃飯,一定要曾憲梓住在他的別墅裏,一定會和曾憲梓在一起慢慢聊天。
曾憲梓向叔父學到很多做生意的經驗,叔父教他買賣怎麼做,怎樣才算是守信用,怎麼處理一些比較棘手的商務問題等等,他們叔侄二人一個好學,一個願教。
叔父講起來頭頭是道,曾憲梓聽起來津津有味,叔父對曾憲梓非常喜愛,常常是不知疲倦地從早上講到晚上,恨不能將一輩子經商的經驗都灌輸給曾憲梓。
所以,直到今天,曾憲梓都對叔父充滿了感激之情,他常說:“我能夠有今天絕對離不開叔父對我的幫助,沒有叔父對我的支持,我的事業不可能發展得這麼順利。
“一個人最關鍵的是應該有誌氣,窮並不可怕,隻要胸懷大誌,正道做人,一樣可以過日子,一樣可以幹番事業。”
從泰國返回香港之後,曾憲梓又經過了一段努力拚搏的日子。
雖然在當初,曾憲梓開始做領帶生意的時候,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一家人的生活問題,解決孩子們的學業問題。因為在當時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生活的艱難,使得曾憲梓絕對不敢奢望將來一定要賺多少錢,一定要發多大的財。
但是,曾憲梓這樣拚死拚活地幹了一年之後,隻不過是剛剛夠維持一家人粗茶淡飯的日子。
曾憲梓怎麼想,還是不甘心。他實在是不希望年年都這樣辛辛苦苦地找飯吃。他覺得,自己既然已經選擇做領帶這一行了,就不能夠將自己的事業永遠隻限於家庭式作業、街邊擺賣的水準。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生產的領帶也像那些舶來品一樣,有資格在大百貨公司出售。
曾憲梓想:“連古人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現在既然是在做領帶這一行,為什麼不可以在領帶這一行努力做出一些像樣的成績來呢?!”
一直以來,來自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外國名牌領帶,充斥著香港市常擁有幾百家服裝廠的香港,竟沒有一家比較正規的設備像樣的領帶工廠。
香港的領帶產品,或由於來自簡陋的私人領帶作坊,或由於實實在在的質量低劣,使得香港的領帶產品地位極為低下,自然不會被人瞧得起。
因此,在根本不可能進入香港大百貨公司的情況下,港產領帶最多也隻能在街邊出售。
積極樂觀的曾憲梓,日日夜夜忙於做生意的同時,仍舊不忘記苦思冥想,仍舊不忘記為他的領帶事業尋求出路。
他就是不相信,擁有五百餘萬人口的香港,居然沒有屬於自己的領帶市常曾憲梓想到,在衣著打扮方麵,男性跟女性不一樣,女性有款式多樣、色彩繽紛服裝,不斷地為自己裝飾。而男性則不同,他們除了在領帶方麵為自己作一些色彩和款式方麵的變換之外,在外形服裝方麵很難有新的改觀。
所以,男性如果希望在外形上豐采起來,必然會為自己選擇一條能適合自己、真正顯示自己男性魅力的領帶。
曾憲梓由此認定,在香港繁華的服裝市場中,生產和經營中、高檔領帶將是一個獨具魅力的空白地帶。
曾憲梓想到這些之後,深深覺得自己所選擇的領帶行業大有可為,也深信隻要自己勤奮努力,一定可以闖出個名堂。一定會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一方舞台。
不僅如此,曾憲梓還想到幾乎所訂的海外華僑,在身無分文離開家鄉獨立創業之後,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取得成功,這些成功之人不僅擁有資金雄厚的實業,而且還利用他們的資金和影響力不斷地為家鄉作一一些善事。
曾憲梓分析他們白手興家的過程,肯定他們取得成功必有原因,於是曾憲梓通過與一些老華僑的交談中總結出了“勤勞、節儉、誠實、守信”這八字方針。
曾憲梓認為一個人即使再貧窮,隻要勤勞、節儉,就可以由貧致富,就可以由打工仔做到經理,而待人以誠,執事以信,既可以使得自己得到無數知己,又可以使自己的企業擁有長久的生命力。·曾憲梓決定在今後的創業生涯中,一定要以這八字方針作為自己和企業的行為規範的準則。
由此,曾憲梓對自己更加充滿自信,對做領帶的前途也更加充滿自信。
但是,當時香港其他的家庭手工業領帶生產廠家卻沒有這種眼光和信心,更沒有這種長遠的目標。
他們僅僅隻是安幹現狀,隻知道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價錢將領帶作好賣出去,每天能做多少就賣多少,賣完了,再補貨。而且,他們在領帶的檔次上。質地上走的始終都是劣質低檔的路線。
然而,獨具慧眼的曾憲梓卻不這樣認為,卻能夠在他的事業剛剛起步的日子裏,就為自己選定了平常之人所不敢想象的,走高質、高價、高檔的路線。
今日的“金利來”已經以她一字一億港圓的價值充分證明了——曾憲梓當日超前的決策,注定了他今天巨大的成功。
作為一個初涉商場的小本商人,在自身的行為規範方麵,曾憲梓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更不會像其他生意人那樣將商務活動擴大到舞榭歌台的聲色場所之中,他隻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將心思花在對各種領帶產品的研究上。
曾憲梓每時每刻考慮的是該怎樣在自己的領帶上作文章、怎樣使自己的領帶跟香港同行業廠家生產的領帶不一樣、也就是說,怎樣才能夠使自己生產的領帶為香港人所接受,怎樣才能夠在香港的領帶市場上脫穎而出。
每一天,曾憲梓沿街推銷領帶的同時,就不時將渴求的目光投向一些大的百公司……香港的地方雖然不大,但卻是全世界最自由、最開放、最多功能的自由港。她擁有世界上三大天然優良深水港之一的維多利亞港,由於維多利亞港地處亞大區的核心地帶,居於北京、印尼縱線與東京、印度橫線的交彙中心,故而形成世界航道的要衝,歐美、日本進入中國南大門的最重要的門戶。
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下,香港因為入口貨比較便宜,貨物的式樣新穎、品種繁多,集中了來自世界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香港為自己贏得了“購物天堂”的美譽,同時也以她自身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五十年代的香港百貨業,大都是本地的華人資本,當時號稱“四大百貨公司”的有先施公司、永安公司、大新公司、中華公司,之後,由於大新和中華半途夭折,由華資瑞興公司所替代。
這些公司以家族式經營為主,專門銷售西歐、北美的中高檔貨品,在市場上擁有自己的特色,也為喜歡舶來品的香港人所喜愛。
六十年代末期的香港,擁有著她特有的繁榮。曆史悠久、規模龐大的百貨公司(如先施公司、永安公司等),在香港的經濟繁榮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這時候,隨著香港人口的迅速增長,工商業、旅遊業的順利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普遍提高,為百貨業帶來了一片興旺,香港的百貨業開始進入輝煌的鼎盛時期。
受到這種強烈興旺氣息感染的曾憲梓,由此更加增添了打入大百貨公司的決心,每天走街串巷推銷領帶之餘,他就走進那些大百貨公司、以及一些中、高檔的時裝店進行考察。
所到之處,曾憲梓看到貨架上擺的領帶,都是外國的名牌子,就是沒有香港牌子的領帶。
“為什麼港製領帶不能在香港的領帶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呢?”
曾憲梓馬上清楚地意識到目前他最需要了解的是——為什麼這些大公司不要香港貨。
從細心地調查研究中,曾憲梓發現不顧高價、崇尚洋貨的香港人也不無道理,能在廉價市場中生存的港貨與外國貨無論是質地上還是款式上都存在著很大的距離。
香港生產的領帶不僅款式老土、質量低劣,而且偷工減料的現象極為嚴重,雖然港製領帶的價錢很便宜,但與用料上乘、手工考究且貨真價實的歐美洋貨相比幾乎還是沒有可比之處。這樣一來,那些大百貨公司的采購員,自然連眼尾都不舍得瞟一下港製領帶了。
“外國人可以在香港擁有自己的名牌產品,為什麼中國人在自上的地方、自己的百貨公司、自己的消費市場上,卻不能擁有自己的牌子、自己生產的領帶呢?”
“沒有,我來做!”膽識過人的曾憲梓不由得暗下決心,要一開港產名牌領帶的先河。
然而,曾憲梓的這種想法在當時的情況下,簡直是異想天開、不知天高地厚的奢望。素以崇洋觀念濃厚著稱的香港人,特別是以外國名牌貨作為身份的一種標誌的香港上流社會,怎麼可能去接納一直為他們所不屑的港產領帶呢?
不過,豪氣逼人的曾憲梓可不怕這些,他始終認為困難總是人克服的——“外國人並不見得比中國人聰明,我一定要把香港的領帶市場從洋人手裏奪過來。”
做任何事情,自信心既是必要的,也是第一的。
充滿自信的曾憲梓認為外國人能夠做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夠做到,而且還可以做得更好。
他覺得隻要目標遠大、信心十足、而且又能堅持到底,沒有辦不成的事情。“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有勤奮努力、苦心鑽研,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曾憲梓的大腦又開始不停地動轉——“怎樣才能夠將自己生產的領帶打入那些大百貨公司呢,怎樣才能夠在香港市場上站穩腳跟,闖出名堂呢?”
“難道中國人的智商真的比外國人低、真的不如外國人嗎?”
曾憲梓苦苦地思索著,目前香港的這種狀況——在“月是外國圓,的崇洋心態的作祟下,香港人都偏重於外國牌子的領帶,認為香港貨低劣,都瞧不起香港貨,為了能夠改變這種局麵,冷靜地尋求個中原因,曾憲梓甚至將自己反鎖在房間裏……因為,要想在目前這樣的狀況下闖出名堂,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讀過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等著作的曾憲梓,仍舊不忘記用毛澤東的戰略戰術來武裝自己,甚至對於古代軍事家所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略思想他也來個古為今用。
中國人的誌氣、生活的壓力、強烈的事業感,使得倔強自強的曾憲梓一定要與外國貨爭一日之長短,要建立自己的領帶事業。一旦投入,分外熱情。
一如當年高考失利後,排除萬難、拚命苦讀終於成功考上大學時一樣,曾憲梓無論是工作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還是睡覺的時候,想的、做的、看的都是為了一個主題——提高自己的領帶質量,像外國名牌領帶一樣打入大百貨公司。
曾憲梓除一如既往地生產和推銷維持一家人生存的泰國絲領帶外,所采取的第一步行動就是去大百貨公司挑選最流行的、最高檔的四款歐洲名牌領帶,買回家後,將自己單獨關在房間裏仔仔細細地分析研究其中的奧妙。
曾憲梓對這些外國領帶包括領帶的內外用料、剪裁、縫合的方式、圖案的設計、顏色的配搭、商標的設計製作等等都作了很深入的解剖式的研究。
從研究這些名牌領帶的特點中,曾憲梓發現這些領帶用料的質量無論是手感、色感、還是質感都非常好,而且,不僅僅是領帶的正布用料非常高質,就連領帶內裏的用布都是十分高檔的麵料,與隻用粗糙西裝用黑色衣裏作內裏的港產領帶完全不一樣。
另外,外國名牌領帶在外形上與港產領帶也不相同,外國領帶的帶身比較寬大,結起來之後比瘦小的港產領帶顯得氣派得多。
不能不算挺而走險的曾憲梓,用差不多花費全家一個月口糧的代價所換取的這四款高檔名牌領帶,作了一次不算小的冒險上——將四款歐美名牌領帶拆到不能再拆的程度,然後又對這些高檔領帶麵料的性能、縮水程度、布料織造的紋路等等作了一番更深入的研究……一切準備就緒以後,曾憲梓開始采取第二步行動計劃——就是決定將這些拆得七零八落的外國領帶按照它原有的縫合方式找出製作方法、恢複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