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馮氏賀歲片植入廣告十年漲10倍(1 / 1)

馮氏賀歲片植入廣告十年漲10倍

隨想·財富

作者:陳妍妍

都說電影是一項高風險投資,外人看著熱鬧,隻有進去的人才知道江湖凶險。

不過,作為影片的投資方,華誼兄弟(,股吧)在盡可能地控製風險,力求減少對票房的依賴。目前來看,《私人訂製》植入廣告超8000萬元,同名電視真人秀欄目的第一階段總中標額超過1億元,合計1.8億元。據業內人士猜測,《私人訂製》的製作成本約為1.15億元,該片或許未映已回本。

植入廣告超8000萬元

《私人訂製》還未上映,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就曾高調透露,該片的植入廣告已超過馮小剛導演單片植入廣告8000萬元的紀錄。

馮小剛素有中國電影“植入廣告鼻祖”的美稱,每年他的賀歲片上映,似乎都會引來市場對植入廣告的爭議。1999年,在華誼與馮導“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影片《沒完沒了》中,中國銀行(,股吧)就為該片投入大量資金讚助。2003年的《手機》,摩托羅拉讚助700萬元,2004年《天下無賊》植入廣告更是高達4000萬元,到2008年的《非誠勿擾》已經達到了5000萬元。

從2003年的700萬元,到2013年的8000萬元,馮導影片的植入廣告十年漲了10倍!我們不禁發問,是馮導的品牌漲了,還是華誼的品牌漲了?

在藝恩谘詢副總裁侯濤看來,《私人訂製》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廣告,是基於馮小剛的影響力以及華誼本身的資源。隨著影片製作成本的不斷增長,植入廣告可以消化一部分成本,對於製作方華誼兄弟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能吸引多少廣告是一個問題,導演如何植入也是一個問題,植入得好不好又是一個問題。馮導向來的觀點是,將廣告天衣無縫地融入影片中,是對導演的一大考驗,“你們不應該問影片中有多少植入廣告,而應該問哪些植入廣告融合得好”。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年初,電影局曾對外宣布要規範影片植入廣告現象。電影局指出:盡快出台措施,規範影片植入廣告和映前廣告問題,解決觀眾和媒體反映強烈的植入廣告過多、映前廣告過濫的現象。對此,馮導曾表示“舉雙手讚成”。

到目前為止,類似的“規範”還沒有出台。侯濤告訴記者:“什麼是植入廣告,很難界定,因為拍一個電影必然需要有生活場景。如果真要規範,也應該交給市場去決定。例如在放電影前向觀眾說明這部電影有多少植入廣告,觀眾不願意看的話可以不看。”

真人秀欄目中標額超1億元

對於以廣告起家的華誼兄弟而言,植入廣告可謂輕車熟路。今年的《私人訂製》還玩起了真人秀,華誼將影片授權給電視台同名節目。

近日,在北京電視台2014年廣告招標會上,華誼兄弟年末賀歲大片《私人訂製》同名大型季播電視真人秀欄目的第一階段總中標額超過1億元,其中,冠名權售價4500萬元。業內人士猜測,《私人訂製》或許未上映就已經回本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馮導2008年的賀歲大片《非誠勿擾》,紅遍大江南北的江蘇衛視同名相親節目。昨日,華誼兄弟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非誠勿擾》隻是名稱授權,而真人秀《私人訂製》則在內容與形式上也對影片有所借鑒,聯係更緊密。

據悉,華誼除了收取授權費用之外,還將參與節目收益分成。王中磊表示:“這檔全新的電視欄目,對於華誼來說是一次特別的嚐試,我們希望通過跨界的電視節目作品,把電影夢從銀幕上播散到更多娛樂平台。電視真人秀欄目延續了電影中"訂製夢想"的概念,也是華誼經過多年積累,品牌價值爆發的代表之作。”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電影產業未來的競爭不再是產品或渠道的競爭,而是資源整合的競爭。電影目前主要靠影院的支持,電視台因其壟斷性對版權的購買往往價格低且時間長,而視頻網站自己都在燒錢,華誼此舉無疑打破了這種僵局,實現了電影電視的互通互動。

不論是植入廣告,還是與電視台合作,都是華誼對影片票房外收入的探索。業內人士認為,由於中國電影產業化仍處於初級階段,電影收入主要依靠票房,影片從院線下線後,基本決定了其收入,單片獲得長期收益的模式還在摸索中。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