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劍橋學派分配理論綜述(2 / 2)

(3)當Sw﹥0,且Sw﹤Sp﹤1時,此時工人的工資並不全部用來消費,而是把一部分用來購買股票和債券等,並且此時的儲蓄傾向是這麼一種狀況,即資本家的大於工人的。

由上麵的⑤式可知,利潤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投資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即投資率;二是資本家的儲蓄傾向;三是工人的儲蓄傾向。由於Sp﹥Sw,所以利潤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和投資率呈同方向變動,即投資率越高,那麼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就越大,因此工資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就越小。

從長期來看,由於資本家儲蓄傾向可能相對比較穩定,所以利潤在國民收入中比例的大小主要由投資率來決定,而投資率與經濟增長率又有著密切的聯係。較高的投資率會帶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即投資率和經濟增長率具有同方向變動的關係。

3、對新古典綜合派的邊際生產力論的分配論進行了否定

在新古典綜合派看來,工資由勞動的邊際生產力決定,資本的利潤取決於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家提供了資本,工人提供了勞動,他們都作出了貢獻。因此,在收入分配的過程中,資本家取得利潤和工人取得工資都是理所當然的,是憑借他們各自的貢獻所獲得的報酬,不存在誰剝削誰的問題。所以該學派認為,國民收入中工資和利潤的這種分配方式是公平合理的。但這一理論在新劍橋學派看來,卻是錯誤的,它隻是一種循環推理,是難以成立的。

在新劍橋學派看來,利潤和工資是由資本家集團和工人集團間力量的對比和財產占有權問題來決定的。利潤不是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而是通過剝削工人而得到的。因此,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分配方式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反對邊際效用的價值理論,反對邊際生產力的分配理論,認為應該回到以前的理論中去,回到李嘉圖的理論中去。

4、收入分配的格局是在一定的客觀的和物質的基礎上形成的

在新劍橋學派看來,工資有貨幣工資和實際工資之分。它們受不同因素的影響,並且貨幣工資可以在不依賴於實際工資的情況下而變動。貨幣工資由一定的外部條件決定,例如曆史過程中所形成的工資水平、勞工市場等等。而實際工資則由利潤率、價格水平等因素決定,並且和收入分配緊密相關。新劍橋學派認為利潤是利潤收入者通過自己所擁有的財產權而獲得的收入,這一收入並不是勞動收入,而他所擁有的財產權則是憑借當時的財產占有製度。

5.結語

新劍橋學派主張從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和凱恩斯主義這三大派別來整體把握西方經濟思想發展和演變的曆史。堅持從凱恩斯的《通論》一書中的社會哲學觀點出發,主張建立一個以客觀價值論為基礎和以收入分配理論為中心的理論體係,把“凱恩斯革命”堅持到底。同時強調通過改變分配製度,以實現凱恩斯所向往的沒有食利者階級的文明生活新階段。(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強,孫劍平.西方收入分配的主要思想理論述評[J].現代管理科學.2011(01)

[2]潘潔.西方收入分配理論的評述[J].知識經濟.2010(22)

[3]王雲多.收入分配理論及其演進[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

[4]康康.西方收入分配理論簡述[J].理論參考.2010(07)

[5]朱春燕.西方主流收入分配理論與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比較[J].山東社會科學.2005(02)

[6]李向品,李默.收入分配理論流派述評[J].科技創業月刊.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