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是化敗為勝的金手杖
在人生的戰場上,有成功,也有失敗,而且失敗往往比成功多得多。對於失敗,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事實上準確地說,做,才是化敗為勝的金手杖。
1.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
這是一個關於一條灰心喪氣的梭子魚的悲慘故事。
在一個大水槽中央放置一塊玻璃隔板。水槽的一半放入大量梭子魚喜歡吃的餌料,水槽的另一半放入梭子魚,而且一直不給它們投放任何餌料。玻璃隔板的另一麵,就是誘人的餌料,魚每次想吃餌料時,鼻子就會“噗—”地撞在玻璃隔板上。這種情況不知發生了多少次,可憐魚的鼻子越來越痛。終於難以忍受痛苦,灰心喪氣,並不再想什麼餌料。過了一會,把隔離梭子魚和餌料的玻璃板拿出來。可是這時意外地發現它們根本不去吃什麼餌料,而且始終不曾吃一口。原來,梭子魚已經完全心灰意冷。結果,梭子魚在充裕的餌料中餓死了。
我們再看看發生在20世紀美國的一個故事。
20世紀初,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位叫斯道明的男子,找尋一座位於茲默斯頓小鎮附近的豐富銀礦礦脈。他努力找尋了幾年。有一次,在一座小山的側向掘出了大約200米的坑道。但是,這座掘出坑道的銀礦卻早已被挖掘一空了,不得已他隻好放棄了計劃,過了不久,這名男子也去世了。
再經過了10年,某礦山公司買下茲默斯頓地區的幾處礦區。這家礦山公司重新挖掘了當年被放棄的礦脈,就在距離廢棄的坑道1米左右的地點,發現了從來未有的豐富銀礦脈。相隔隻不過1米,卻相差了幾百萬的美金。
類似斯道明的失敗者在生活中為數甚多。他們遭遇很多失敗,最終也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呢?
失敗者發生失誤的時候,就要呻吟啜泣,怨天尤人,甚至捶胸頓足,大罵自己“愚蠢”、“笨蛋”,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於是讓自己陷入失望之中。
失敗者一生當中不斷地重複自責、悔恨,就像過於嚴厲的父母申斥一個無處求援的小孩子。其結果是:每自責一次,自信心就受到一次傷害,也就萎縮和消失一分。
於是便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失敗者越是這樣責罵自己,便越是覺得自己無能;越是覺得自己無能,失誤也就越多;越是失誤很多,又越是覺得自己不行;越是覺得自己不行,又越是責罵自己。一旦牢固地形成了這種惡性循環,由於惟恐犯錯誤,便使失敗者產生極大的憂慮,陷入一種保護性的僵止狀態。
失敗者心灰意懶、徹底放棄之後,免除了再犯錯誤的恐懼。他的擔憂減少了,便立刻感到輕鬆和解脫,再也沒有責難、失誤和失敗了。然而,不幸的是,因為他沒有堅持做,所以也沒有成功的機會了。
2.厄運並非命中注定
哲學家戴奧真尼斯為獲得精神上的充實,放棄物質享受,自願過著貧無立錐之地的生活。這和今天人們一致追求富裕生活的態度,有180度的差別,但是追求的精神,卻完全相同。追求幸福的我們,仍可以從戴奧真尼斯的故事中,學到許多智慧和啟示。
希臘哲學犬儒派的始祖安提希尼斯,是個很有哲學涵養的思想家,戴奧真尼斯希望能投入他的門下,但安提希尼斯一向不收門徒,因此加以拒絕。戴奧真尼斯卻非常真誠,不作他的弟子誓不罷休,結果,這位犬儒學派始祖拿起拐杖照頭打去,戴奧真尼斯說:“請您教訓我吧!你的拐杖也許打得倒我的身體,但是打不倒我的決心。”
戴奧真尼斯不怕皮肉之苦,下定決心不離開安提希尼斯一步,這種精神應用到今天,就是成功的力量來源。戴奧真尼斯過著困苦生活,當時赫赫有名的亞曆山大大帝聽到戴奧真尼斯的大名,還親自到他所住的地方拜訪他。
有一次戴奧真尼斯走在街上,向著廣場上的塑像說:“請給我一分錢吧。”然後磕頭哈腰,每天反複著相同的動作。有人不禁好奇地問他:“你在做什麼?”戴奧真尼斯說:“我在練習遭遇拒絕也不動心的功夫。”
推銷員拜訪顧客,常會嚐到閉門羹,往往因此受到極大的心理打擊。
從事推銷訪問工作,按了10家、20家門鈴也未必有人肯買,被拒於門外本是理所當然的事,千萬別生挫折感,仍然要積極努力地推銷。欲保持業績穩定成長,就要練習被拒絕也不動心的功夫。
訪問說服的過程,固然需要靠著說話技巧和推銷魄力,才能使顧客掏腰包,但是任憑你有三寸不爛之舌,如果未及開口就吃了閉門羹,因此而心灰意冷喪失自信,那麼推銷員這一行就幹不來。所以,要效法戴奧真尼斯,培養遼闊包容的胸襟。
我們都可以化失敗為勝利。請你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好好利用,就可以對這個失敗泰然處之了。
千萬不要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你的命運,要仔細研究失敗的原因。如果你失敗了,那麼繼續學習吧。可能是你的修養或火候還不夠的緣故。你要知道,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釋不外是“運氣不好”、“命運坎坷”、“好運未到”。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樣幼稚不成熟,他們隻想得到別人的同情,簡直沒有一點主見。由於他們一直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堅強的機會。
馬上停止詛咒命運吧。因為詛咒命運的人永遠得不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隻有投入到做之中,你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3.隻有做才能增強自身化敗為勝的力量
一位搏擊高手參加錦標賽,自信不疑地以為一定可以奪得冠軍。
卻不料在最後的決賽上,遇到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雙方皆卯足全力出招攻擊,對打到了半途,搏擊高手警覺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卻往往能夠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