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補拙,笨鳥先飛
勤勞就是財富,誰能珍惜點滴時間,就像一顆顆種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那兒吸取營養那樣,惜分惜秒,點滴積累,誰就能成就大業,鑄就輝煌。
1.天才就是勤奮
人生的許多偉大業績都是通過一些很平凡的人們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而取得的。周而複始的日常生活,盡管有種種牽累、困難和應盡的職責、義務,但它仍能使人們獲得種種最美好的人生經驗。對那些執著地開辟新路的人而言,生活總會給他提供足夠的努力機會和不斷進步的空間。人類的幸福就在於沿著已有的道路不斷開拓進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事實上,正是那些真正偉大的人物相信常人的智慧與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麼天才。甚至有人把天才定義為公共意識升華的結果。一位大學校長認為天才就是不斷努力的能力。約翰·弗斯特認為天才就是點燃自己的智慧之火;波思認為“天才就是耐心。”
牛頓毫無疑問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當有人問他到底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這些非同一般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道:“總是思考著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總是把研究的課題置於心頭,反複思考,慢慢地,起初的點點星光終於一點一點地變成了陽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樣,牛頓也是靠勤奮、專心致誌和持之以恒來取得成功的,他的盛名也是這樣換來的。放下手頭的這一課題而從事另一課題的研究這就是他的娛樂和休息。牛頓曾對本特利先生說過:“如果說我對公眾有什麼貢獻的話,這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開普勒也這樣說過:“正如古人所言‘學而不思則罔’,對此我深有同感。隻有對所學的東西善於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對於我所研究的課題我總是窮根究底,想出個所以然來。”
純粹靠勤奮和毅力能產生令人驚訝的成果,這令許多傑出的人物都懷疑真正的天才的存在。天才比人們通常認為的要稀少得多。法國著名作家伏爾泰認為天才與普通人隻有很細小的區別。貝克萊認為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詩人和雄辯家。熱羅德斯則認為每個人都能成為畫家和雕刻家。洛克、海爾特斯和狄德羅認為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天賦。一些人在從事的範圍內隻在善於掌握和運用一些理智運行的基本規則,這樣就能超乎一般,即成為所謂天才。但即使我們完全相信勤奮和努力能創造奇跡,也完全承認那些取得傑出成就的人也是意誌堅強、不屈不撓的人,但很顯然,如果沒有驚人的天賦的話,不論你如何遵循理智和思維運行的規律,也不可能成為莎士比亞、牛頓或貝多芬式的人物。
英國物理學家及化學家道爾頓(1766-1844)不承認他是什麼天才,他認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奮點滴積累而成的。約翰·亨特曾自我評論道:“我的心靈就像一個蜂巢一樣,看來是一片混亂、雜亂無章到處充滿嗡嗡之聲,實際上一切都整齊有序。每一點食物都是通過勞動在大自然中精心選擇的。”隻要翻一翻一些大人物的傳記,我們就知道大多靈敏傑出的發明家、藝術家、思想家和各種著名的工匠,他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非同一般的勤奮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他們都是惜時如命的人。英國作家兼政治家狄士累利(1804-1881,於1868及1874-1880任首相)認為要成功就必須精通所學科目,要精通它,隻有通過連續不斷的苦心鑽研,舍此別無良策。因此,從很大程度上講,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人物,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幹的人;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論在每一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勞作不息的人們。有一個寡婦在談及她那才華橫溢而又粗枝大葉的兒子時曾慨歎:“唉!他太缺少堅持到底、頑強拚搏這份天資,又何以能成大器”。天賦過人的人如果沒有毅力和恒心作基礎,他隻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誌堅強、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隻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正如意大利民諺所雲:“走得慢且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走得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