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量你的能力(1 / 3)

眼睛向下,從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甘當小學生,眼睛向下,一點一滴地從小事做起,這是你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

1.愛因斯坦的信條:少說空話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愛講空話的年輕人問愛因斯坦怎樣才能成功。愛因斯坦就寫下了一個公式:W=X+Y+Z,隨後他解釋道:W代表成功,X代表實幹,Y代表正確的方法。年輕人問:“那麼Z代表什麼呢?”愛因斯坦回答:“少說空話。”

我們姑且不論這則故事的真實程度如何,單就它的內容而言,卻向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就是在成功的過程中,堅持實幹,少說空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據某青年雜誌報道,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躊躇滿誌地向同學們說,憑自己的學問和能力足以當一個大領導。畢業前夕,他就定下了五年內起碼做一個處長的目標。可是等他被分配到某大機關後,連下基層去鍛煉一年都不樂意。一個人即使有再淵博的知識,如僅停留在理論階段,不去實際操作和實踐,那麼,再多的理論也隻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價值。但這個青年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心隻想輕輕鬆鬆就做官,到基層沒幾天就要求調動工作,甚至不惜用金錢去行賄。結果沒達到目的便覺得世態的炎涼,自己沒有用武之地,活著也沒什麼意思,最後竟以自殺走完了他二十三歲的人生道路。這種想當官,不思奮鬥;隻求虛榮,不求進取;隻圖享樂,不願從事一點艱苦工作的人,恐怕永無實現理想的那一天,最後隻能落得個可悲的結局。魯迅先生曾經指出:“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名堂來的,它終究要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著尾巴而去。”

說到這裏,不禁想到人們稱之為:“叫玩貓”的東西,即光是在房頂上幹叫,但不下屋來,隻是意在嚇唬老鼠的貓。這種動物,幹叫那麼幾聲,開頭的確也能嚇唬一下老鼠,但日子一長,老鼠見它不來什麼真家夥,不過是叫叫玩罷了,也就不再害怕了。那些喜歡談空話,不幹實事的人,是否可以從這種“叫玩貓”身上得到一些啟示呢?

對於隻講空話的清談家,自古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鄙視。早在明清之際,大思想家顏元就對“程朱”理學的空談進行了批判。“程朱”理學專事“空中清談,靜坐冥想”,引導人們脫離現實社會,但每當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那些平時高談闊論的理學家卻都束手無策,一籌莫展。所以,受到人們的批判是理所當然的。

有一則發人深思的故事,說的是有一位哲學家上了渡船,在過河途中便問船夫:“你懂得宇宙論、知識論嗎?”船夫說:“不懂。”

哲學家說:“那麼你已失去人生三分之一的價值。”

接著哲學家又問:“你懂得人生的意義嗎?”船夫回答:“不懂。”

哲學家又說:“那麼你又失去人生價值的三分之一。”

接著哲學家又問:“你懂得信仰和美嗎?”船夫說:“不懂。”

哲學家很感慨地說:“你又失去人生三分之一的價值。”這時,船正好在激流中觸礁,船底破了個大洞,水湧了進來。船夫問哲學家說:“你會遊泳嗎?”哲學家說:“不會。”

船夫說:“這下子你要失掉全部的人生價值了。”

我們由此可以領悟到,人必須在不斷的行動中學習,所學到的才是實用的能力,務必在實踐中經受磨練,擁有的知識才會化作生命的力量。光憑空想思考,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是注定要失敗的。

2.做好瑣碎的工作

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有的人負責一些比較重要而且引人注目的工作,另外也有一些人負責的是不為人知的瑣事。如果你正好是擔任一些不受到重視的小事,你大概很容易就會感到沮喪。一沮喪就會輕忽職守,這樣一來很容易就會出錯。一出錯就連起碼的自信也喪失了:“連這麼無聊的工作也做不好!”就這樣一直陷入惡性循環之中而無法自拔。

有位很有名的服裝設計師說:“真正的裝扮重點是內在美。”越是不引人注意越是要注意,這才是懂得裝扮的人。因為有美麗而適切的內衣,才能將外表的華麗裝扮更充分地表現出來。

就像這樣,越是不顯眼的地方越要好好地表現,這才是致勝的關鍵。

作為前麵的部門就好比是攻擊部隊,而在後麵支援的就是守衛隊。沒有堅強的守衛,光靠尖銳的先鋒部隊還是無法獲得勝利。

話雖如此,實際上擔任一些後援工作的主管,有不少人表現得欠缺活力及魄力。但是,也有些人是利用這個機會儲存實力,等到時機成熟就大放異彩。

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自己現在做的工作和自己的興趣不合”。但是,這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和自己興趣吻合的工作實在太少了。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即使是自己非常喜歡做的事一旦變成了“職業”,或許你反而無法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到時候你心中的不滿或苦水反而沒地方可以宣泄。或許你會羨慕那些興趣和工作吻合的人:“那個人真是太幸福了,可以一麵工作一麵享受自己的興趣。”然而,實際上有很多人卻因此對自己的工作深感苦惱,惟有能夠克服這種困境的人,才能達到令人羨慕的境地。這些極少數令人羨慕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