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本名片,大多是陌生人。”這就是很多都市人的內心寫照。認識的人越多,“人際泡沫”就越多。家裏攢了幾大本名片,裏麵“藏著”的人,真正能稱得上朋友的沒有幾個。每周約會許多人,但沒有一個是知心朋友。手機通訊錄裏的電話接近飽和,極少聯係者占了大多數。電話、電腦、傳真、打印機等現代辦公通訊工具維係著自己與社會的熱鬧關係,而自己身邊的親人卻又好久沒有問候過了。現代人常常日夜顛倒地加班、應酬,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飯局,兩點一線。
人際交往在城市中正成為不斷膨脹的“泡沫”,破滅之後,卻是蒼涼。顯然,當今社會的人們正在經曆著人際交往的考驗。在品味孤單與寂寞後,老鄉會、同學會、8分鍾約會等種種聯誼會開始全麵繁榮,facebook、開心網等網絡交流手段也變得空前熱鬧。
孫璐從廣州來到北京已經兩年了,獨自一人租住著一間一居室。每到周末,她喜歡抱著手提電腦斜倚在床上,MSN和QQ都開著,那些在線的頭像可以讓她得到一絲安慰。孫璐很少跟上麵的人打招呼,即便偶有問候,她也隻是簡單回應。電腦對她來說隻是工作和上網的工具。MSN上的名單大部分是她在工作中結識的,從記者到公司經理,大多數隻聯係過一次便再未謀麵,有的甚至從未見過麵。沒有公務的理由時,她不知道該跟他們聊些什麼。
現在,孫璐更喜歡參加一些網上社團的活動,像“六人行”、“自助遊”等。“拋開工作,也許陌生人的聚會更能讓人放鬆。”孫璐說,在這些完全由陌生人組織的活動裏,大家反而能夠敞開心扉,工作中的壓力、生活上的麻煩、業務上的趣事全都可以拿來“八卦”,反正大家互不相識,聚在一起時熱熱鬧鬧,分開後毫不相幹。
這些城市新人類正在尋求一種新方式來擺脫寂寞心境。類似於此的交往形式在現代社會越來越普遍,它與快速的都市生活和工作節奏相適應,這樣的交往方式不存在競爭關係,可以很輕鬆,所以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現代人更重視內心的需求,朋友交往,首先就要真誠。但是除了這一最基本的要求以外,朋友之間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原則:
1.學會傾聽,真誠給予
作為朋友,你首先要學會傾聽。當你的朋友遇到挫折、碰上煩惱的時候,他是想找一個發泄情感的對象。如果你能夠真誠、耐心地傾聽對方的訴說,就是為朋友開了一個情感的發泄口,朋友會對你感激不盡的。另外,還要真誠幫助朋友。在朋友遇到困難需要你伸出援手的時候,你如果能夠幫忙就要幫他渡過難關。如果確實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也要讓他感覺到你在他身邊,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勇氣,而不是冷冷地袖手旁觀。
2.人脈不等於朋友
“人脈”是張關係網,通俗地說就是用於互相獲取利益的人際圈。但人脈網絡不等於朋友。張楠交友廣泛,他將自己業務上認識的人都稱作“朋友”。後來,他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故,居然沒有一個人能信任他,那時候他所謂的“朋友”也不曉得跑哪裏去了,苦悶無處傾訴,他就跑到網絡裏來宣泄。找一個個陌生的ID傾訴,他也知道那些ID後的人與他無關,將苦水倒給他們,對他不會有任何損失。張楠就是個擁有人際泡沫的典型例子。平時,呼朋喚友,交際頻繁,隻是數量上的體現,並不等於朋友的質量與交心程度。當遇到人生風浪,那些個所謂“朋友”真正願意生死與共的,他發現居然一個也沒有。所以我們在平時,就要注意結交一些真正的朋友,而不是隻能同歡樂的狐朋狗友。如果功利心太重,關係肯定不會持久,在你困難的時候,他們肯定不會伸手幫忙的。而在你失去利用價值以後,這些人也會毫不留情地轉頭就走。
3.最好少談錢
朋友之間互相幫助是理所應當的,但錢財方麵還是謹慎微妙。因為人們往往會因為金錢改變關係甚至斷絕交往。假如把錢借給朋友,要有“回不來了”的思想準備。但如果是向朋友借錢,即使不是什麼大數目,也要嚴格遵守約定的日期,盡快歸還。別以為對方跟你是朋友,那就是“你的東西就是我的,我的東西就是你的”。越是好朋友,越要有交往的底線,要彼此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