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結交益友,女人與朋友交往的真心與策略(3)(2 / 3)

於是潔潔與張姐一天的工作便在這種愉快和諧的氣氛中開始了。

如果你是潔潔你會更願意和誰做朋友呢?

故事中,同樣是讚美的話,小瑜和張姐,一個稱讚鞋子、一個稱讚皮包,卻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作為一個女人,當你想要真心地去稱讚他人之時,也要先認真的地觀察你的朋友。隻有用一顆真心認真地觀察她,你才會發現她身上閃亮的那一個點,同時讚美的話才會撞到她的心坎上。隻有這樣的稱讚才會使對方感到真實與親切,從而產生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因而也更能增進你與你的“漂亮的她”之間的友情。

如果你喜歡你身邊漂亮的她,並想與她保持長久的友情,那麼就從真心的稱讚她開始。因為女人對女人的稱讚源自於一份真心的關注與重視,更源自於一種尊重與欣賞。學會稱讚她就是學會了與她保持友情的一個小竅門。

不要單純追求功利性交往

人和人為什麼要交往呢?大千世界,每個人的交往動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人們都是為了從交往對象那裏滿足自己的某些需要。人際心理學告訴我們,互利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人們在交往中互惠互利是完全合乎社會道德規範的。

所謂互利,既包括物質方麵的,也包括精神方麵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可以粗略地分為兩個基本層次:一個層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際交往,比如親情、友情、愛情;另一個層次是以功利定向的人際交往,也就是為實現某種功利目的的交往。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常常是這兩種層次交織在一起的。長期以來,受儒家學派的影響,我們常常羞於提到人際交往的功利麵,將其視為禁區。在人們看來,正常的人際交往就是應該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純粹”的交往,任何涉及利益的交往都是讓人鄙視的。這種看法顯然脫離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的事實。我們在生活中,尤其是走上社會之後,人和人之間必然存在著各種利益往來,人們正是在這些往來過程中建立並加深情感的。我們應該以坦然的心態來麵對人際交往,不能隻用理想主義的純情感定向的方式去交往,更不要因為對方的功利目的而把別人想得太壞,甚至斷絕和對方的往來,而“舉世皆濁我獨清”地把自己孤立起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應該既重感情又講實惠,從各個不同的層次上保持與周圍人的交往。但是人和人的交往也不應該隻是單純地追求功利性交往。

在北京工作的陳晶小姐,供職於一家著名的房地產公司,身為市場部推廣經理,她經常要策劃一些活動。她接觸的客戶大多是事業有成,甚至小有名氣的。幾年下來,陳晶的名片盒裏存了一大把交換來的名片;手機、筆記本電腦、記事本裏,存滿了各種關係戶的聯絡方式;在各種社交商務場所,她應酬得八麵玲瓏;每天,她的手機頻頻響起,對於“各路人馬”通話時都是一股親熱勁……

在朋友的眼中,陳晶的生活可謂豐富多彩,結識的朋友也都是精英,但陳晶自己卻說:“除了工作上的聯係,在北京,我真正的朋友並不多。”

“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幾乎每天都在認識新的人。但事實上,這些人裏絕大部分都隻是一麵之緣,下次有事需要再聯係的時候,跟陌生人沒什麼兩樣。”陳晶說,有一次自己遇到了一點事情,需要幫助,可抱著幾大本名片,卻實在想不出會有誰肯幫忙。

“其實身邊很多同事也都是這樣。”陳晶說,“我們辦公室裏幾個同事都是單身,家長急死了,不明白做推廣認識那麼多人,怎麼就遇不到合適的。其實他們哪知道,雖然平時我們看似熱熱鬧鬧,但事實上我們真正的圈子太小了。”陳晶無奈地表示,雖然在工作中會接觸大量的人,但不知為什麼,很難再與他們建立學生時代那種真誠的朋友關係了,所以繁忙的工作讓她根本沒有時間考慮個人的問題。那些通過工作認識的朋友都是有利益關係的,拋開這層關係便什麼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