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樣不錯,我如此地被老板看重。
2.這樣很好,今年比去年多掙了這麼多。
3.真妙,這為我提供了一個表現自我的極好機會,我應發揮才智,製造一件特別的禮物。
4.我還行,居然知道自己失敗了,待我來查一下原因。
在廣告界,人們總能活用角度轉變。百事可樂與可口可之戰即為實例。
眾所周知,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大八十歲,而一般角度的廣告常從資格比較來這下個結論。但若百事可樂說:我比你的牌子更老。顯然顯假偽劣。
因此,百事可樂換了個角度,如是說:“真的,可口可樂一直是此行的霸主,但是我們放眼今日,你是要昨日的產品呢?還是今日的產品?”個中意味不言自明。
在美國大選時,競爭對手攻擊裏根年齡,這時裏根不動聲色地以其渾厚的男中音說道:“我之所以不用年齡來做競選話題,是因為我不希望選民以為我是在以年齡的優勢來欺負對方的年輕而經驗不足。”此語一出,掌聲雷動,人們在為這一政界高手加油。
人們若在做重新調整看問題的角度時有一定的困難時,不妨將心比心,則可得到新的感覺。一位先生喜歡做菜,手藝奇佳,但太太在品嚐時,習慣沉默,這使先生心中頗為惱火,他該怎麼辦?
如果他這麼想:“我曾多次品嚐別人的菜肴,是否有過沉默的經驗?”
轉變態度之後的總是截然相反的,特別是有時,你總以為別人的缺點,在態度轉變後即成了優點。如一個令你感到不滿的推銷員,其人對產品的性能及相關方麵的知識了解得非常多,卻不擅長將這些內容表達給顧客,讓顧客接受。這時你該怎麼辦?不妨讓此推銷員去做一名資料編撰者,這豈不是人得其用了嗎?
如果將此手段用在對待上司分配任務的不順上,同樣適用。為了使自己排遣分配不順心工作的鬱悶,不妨使用假想法,設想此上司模樣似一個卡通怪人,用一種哀求的口氣向你傾訴,拜托你幫他完成此事。為自己找到了一種順暢的心情後再去做此實事,自然就好辦多了。
由以上的種種跡象可能表明,轉變角度或立場看問題是消除消極感受的積極方式,可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另外,用轉變態度的方法亦可醫治好恐懼症。恐懼症埋伏在人的內心之極幽處,若想得到轉變的效果;必須借助隔離的幫助才行,讓自己遠離恐懼產生的心境氛圍,自我營造一種保護心境網。
產生這種保護網的方式應該是這樣的,假設自己在進入電影院看恐怖電影前已有了一層保護心靈的套子。而後坐入放映室,由上而下地府視電影院內的觀眾和銀幕。尋找到一種壯膽的力量,隨後坐在視野較佳的位置上,開始觀看電影內容。此時令你感到恐懼的那些畫麵就會猶如平常事物一般不再可怕了。
恐懼產生於內心的不完全發育,人們應該設想一下健全自己的方法。其中想象力、鍛煉心靈的承受力是最基本的訓練方式。在初開始去訓練自己時,也會有許多困難,但隻要多次去模擬,技巧自然就會被你所掌握。
有時人的態度轉變是很難的,因為一個人在轉變態度時可能會受到一些不經意間的行為所打斷。如抽煙,人們在心情放鬆,感覺舒暢的同時也將尼古丁吸入肺中,前者是吸煙的目的,後者是抽煙的結果,是要目的還是結果呢?人們當然會做出目的在先的選擇。
但你若存心去改變自己看問題的立場,還是有路可走的,這裏格得林和凱勒得博士已為我們提出了六步走的方案。
一、你想改變什麼舉止動作?
二、用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堅強自己的決心。
三、過去的舉動能產生過什麼優勢,不妨寫下來。
四、舉出比過去舉動更能產生優勢的行為一至兩項,並將優勢帶來的好處加以對比。
五、你有接受什麼樣新的舉動,該舉動與舊日的習慣有何不同,是否具有可實施性。
六、定下恒心去將新的舉動完全采用。
舉例說明,則可見此方的效果。如果你是個貪吃之人,對食物特別歡愛,若想改掉此惡心,不妨以上述六個步驟加以訓練,並借助健康俱樂部的功能來消除此習慣,則見效更快。
轉變有時應守一個界限。有一友人,許多人都以為十年前的那場車禍奪走了他的雙眼,人們特別關心他,愛護他,其實他隻是弱視而已,為什麼他還要裝瞎呢?因為裝瞎對他來說比承認自己弱視,並繼續衝擊生活更有安慰心靈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怎麼樣過得舒適就應該怎麼去過。
轉變看問題的角度不是一種醫療方法,但他確確實實能讓他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來。人生更多的時候隻是感慨,換一個角度讓自己開朗起來豈不是更有生命力。人生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尋找支點的過程,千萬別讓感歎耗去生命的寶貴時光。
在下一章,我們將把另一種技巧介紹給你,它將使你能依照自己的意願從事,該技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