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借鑒他人的成功之道(1 / 3)

積極借鑒他人的成功之道

“人生就像隻有一個入口的曲折幽深的隧道,你必須腳踏實地地從入口處開始,一往無前地不斷探索,直到盡頭為止。”

——李韋斯·卡洛爾

人生的許多事情都像儲滿寶藏的保險箱一樣,你不知道開啟它們的密碼,所以你得不斷地嚐試,不懈地努力,用你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仔細、慎重地去感知和摸索,直到發現開啟的密碼為止。

這就是人生的成功之路。在人際間的交流與溝通中,你必須學會像開鎖匠一樣的沉著、冷靜,善於思考、行動和摸。隻有這樣才能開啟他人的心智寶庫,達到溝通的目的。隻要你懂得投入,敢於付出代價,你就能夠摸準登堂入室的門徑,從而把握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的心略。

他人的麵部表情,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微妙的眼神,都是我們測試其心略的重要依據。從這些或明顯昭彰或細微莫測的蛛絲馬跡中,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所欲所求都蘊藏在其中。那麼,所謂的心略到底指的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它是對個人儲憶的獨特順序的總括,也就是對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五種感官運作規律的描述。對他人心略的測知,通常是讓對方經曆某些特殊的經驗,然後詳細地記錄下他五種感官活動的特征與規律。

為了提高測知他人心略的準確性即有效性,我們必須首先確知他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用到的神經係統,並對人們在同一方麵的共通性進行宏觀和整體地把握。舉例來說,你必須懂得,人們在使用視聽觸這三種感官時,有不同的偏重,或傾向於使用視覺,但安東尼奧傾向於使用聽覺。正如有些人左手力大,有些人右手大一樣,由於習慣的不同而產生程度上的差異。有鑒於此,我們還是弄清楚他主要的儲憶係統及其運作方式和特征。對於視覺型的人而言,其儲憶方式以書麵為主,如果能將大腦中的視覺神經作深入的開掘和利用,如此就能取得驚人的認知效果。由於大腦的動作速度快於說話的速度,所以這類不得不為跟上大腦思維而加快說話的節奏,以致於遣詞造句缺乏準確性。聽覺型的人特別注重遣詞造句,總是用平衡舒緩的語氣表情達意,觸覺型的人,說話的節奏最為緩慢。這類人聲音低沉,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隻有耐心大的人才能忍受。

視聽觸三種感覺是人們用得最多最頻繁的,不過,絕大多數的人都會以其中的一種為最主要的認知方式。當一個人正在為某件事而決策時,你必須首先確知他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人,然後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準確地測知他當時的心略狀況。當你打算同視覺型的人進行交往時,你必須得抖擻精神,說話幹脆利落,動作迅速果斷,而且要顯示出平穩自信,以此來配合對方的思考方式。否則,你試圖溝通和交流的目的就會化作泡影。

那麼,在不熟知對方,又沒有人作介紹時,我們如何知對方是何種類型的人呢?那就是仔細觀察對方的表情神態,言行舉止,尤其是他的談話方式,然後同類型特征相互比照,便可準確判斷。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不知被人們說過多少遍了。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明白其中的玄奧。當你成長為一位測知他人心略的經驗人士時,你就會發現,隻要留意觀察他人眼神的細微變化,就可以測知對方使用的是哪一種儲憶係統。

當有人提問:“在你十二歲生日那天,父母為你買的生日蛋糕上的蠟燭到底是何種顏色?在回答這一問題時,絕大多數人都一邊思索回憶,一邊用眼睛專注地盯著左上方。這是經常使用右手的人和極少數左撇子的一致神態。另外你看過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動畫片嗎?如果米老鼠畫上又長又濃的胡須你會有何印像?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人們的眼睛又會很自然地盯向右上方。這正是人們的眼球在接觸假想圖像時的固定位置。

由此可知,留意對方的眼睛,就可確知他正在使用的某種感測係統。根據他眼球的轉動,就可以認知他的心略軌道。心略就是內心儲憶順序的總括,我們可以根據這種順序排列的不同,測知某人采取某種行為的動機。

為了真切地感知這一原理,你可以多花些時間與某人聊天,並時刻留意他眼球的變動;當你要回答關於某種圖像、聲音或感受在他心中的印象時,你要注意他眼球所處的位置。將這些情況仔細地記錄下來,看看下麵列內容是否有用。

一、視覺記憶圖像

1.你家的房舍總共有多少扇門窗

2.早晨蘇醒,映入眼簾的第一樣物品是什麼

3.你的男(女)友是否英俊、漂亮

4.哪一間居室最為陰暗

5.你的哪一位朋友頭發最短

6.你第一輛自行車是何種色彩

7.你最近一次在動物看到的哪一種動物最小。

8.你的啟蒙教師頭發為何種顏色

9.你的臥室呈現何種顏色

二、視覺假想圖像

1.假如你長出了第三隻眼,那種長相會如何

2.假如你有一頭金發,那會是何種模樣

3.假想一位虎頭蟒身馬足的警察

4.想象你發白齒缺的模樣

三、聽覺記憶

1.你昨天說過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2.今天你對父(母)親說過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3.說出五十年代你最喜歡的男女影星的名字

4.五年前你去過最遠的哪一個地方

5.當前最熱門歌星的主打歌曲是什麼

6.當你傾聽潺潺水聲時有何感受

7.你的家人中,誰的步履最輕

8.你驅車的速度一般是多少

9.你最喜歡跟哪一位朋友交談

四、聽覺假想

1.如果你有機會向卓別提問,會問些什麼

2.如果讓你發表對核武器的看法,你會站在何種立場。

3.如果以火車啟動的轟鳴聲音作樂曲聲,那會是什麼效果

五、聽覺心語

1.想象清風拂麵的感覺

2.早晨麵對朝陽時,感覺如何

3.想象在溫泉中浸泡的感覺

4.你外出旅遊時,當日的氣溫有多高

5.撫摸清水和撫摸鐵塊有何不同感受

我們已經知道,當一個人在回憶某次經曆時,他的眼睛會盯向左上方,當他在側耳傾聽時,眼睛會盯作左方;當他在對某件事情進行思索時,眼睛會凝視右下方。

與之同理,當你眼球轉動的方位不對的,因無法觸碰相關儲憶麵不對回想起某件事情。當你把眼球轉向右下方時,你就無法在腦海中展現數天前看到的一幅景象;不過,一旦你將眼球轉向右上方,問題就馬上解決了。由此可見,隻要我們確知了從大腦的哪一部分能尋找到哪一類儲憶訊息,我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到它。

補充一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也可以從他的生理狀測知。當一個人在進行視覺性思考時,他的呼吸淺而急促;當一個人在進行聽覺性思考時,他的呼吸不深不淺,不疾不緩,當一個人在進行觸覺性思考時,他的呼吸深而綿長。

另外,從聲音的狀況中也可以判斷出一個人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場合下的處於何種型式。如果說話速度快,聲音洪亮而高亢,表示正在進行視覺性思考;如果說話的速度遲滯而緩慢,聲音低沉而渾濁,表示正在進行觸覺性思考,如果說起話來不急不躁,舒緩有致,聲音平和悅耳,表示正在進行聽覺性思考。

還有,從一個人皮膚色澤的毫無狀況同樣可以看出他的思考類型。如果臉色蒼白慘淡,毫無血色,表示正在進行視覺性思考,如果臉色泛紅,表示正在進行觸覺性思考;如果某個人將臉上仰,表示正在進行視覺性思考;當某個人將頭側向時,表示他正專心諦聽;當某個人將頭向下低垂時,表示他正在進行觸覺性思考。

通過以上對各種情況、各個方麵的討論和辨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使是最輕微陽不著痕跡最高深莫測的交流與溝通,隻要采取審慎而認真的態度,完全可以搜對到蛛絲馬跡,見微而知著,我們就可以清楚地辨別出特定人物在特定時空中心智的運作方式,以及他所要傳送訊息的大致內容。心略無時無刻不在,隻要有人活動的地方,心略就會展示和呈現,隻要我們稍加留意,便可知道它的存在。

當你在購買日常用品或是在推銷某種產品時,要運用心略;當你在談情說愛或享受天倫之樂時,要運用心略;當你在激勵下屬、給他們不斷打氣時,要運用心略;當你在運籌帷幄,精思傅會時,同樣要運用心略。總之,隻要人的思維不斷,心略便不會消逝。那麼,測知他人心略的最簡單最有效最常用的技巧是什麼呢?那就是問對問題。安東尼奧一直頑固地認為,最有績效的學習方式,不是站得遠遠地袖手旁觀,而是主動積極地參與和投入。

我們應當采用怎樣的方式或手段,準確無誤地測試出某個人的心略?一個簡單而有效的秘訣是,想方設法地讓他置身於某個特定的環境之中,要求他做到自然真實,毫不誇張或偽飾。讓他在體驗和感知周圍的事物時,真切具體、原原本本地告訴他的心略。他告訴你他的心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語言、聲音等方式,也可以是無聲的靜默,或者是一個眼神,一笑一顰,要麼是奇特的肢體語言。隻要能夠逼真地回到當時所處的情況,便能夠快捷迅速地測知某人的心略。如果你對引導對方回歸過去的狀態無能為力,那麼你要想測知對方的心略無異於癡心妄想、白日做夢。這就如同想驅駛車輛卻不發動引擎一樣;想觀看電視節目卻不插上插頭一樣。你根本沒有必要跟對方更多的交待,你所要完成的隻是讓他重新進入當時的狀態,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再體驗一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