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心靈之門,善用頭腦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個人都具有潛能,而且是無限的潛能,他們所發揮出來的隻是一小部分而已。當他們在創業中一帆風順時,其潛能會在積極上進的良好心境下得到激發而產生神奇的力量。就像滾雪球一樣。不過,當遭受挫折、心情頹喪時,其潛力就會被失意、無奈的陰影所蒙蔽。本章的目的所在,就是幫助大家探求改變和上進之道。勿需多言,快樂、幸福、更加美好的人生主尖我們心中顯現,要想達成夢想,除了改變,我們別無選擇,改變需要才幹,而且是極高的才幹。所以你必須學會如何把握自我,發掘自我才幹,不斷設計和改進行動方案,這才是你實現夢想的必經之路。
在這裏,安東尼奧要傳授給大家的是NLP方式,它可以極其有效地改變人們的心態。應當指出,NLP方式與當前很多醫院院所研製的改變心態之法在相徑庭。後者是眾多學派學說的雜揉和簡單組合,是人們早就耳熟能詳並且被譽為治療心理疾病的主導力量。在這類心理學說的指導下,心理醫師們無一例外的認為,改變現時心理狀態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必須讓病人重新體驗那些造成他目前心態的失意經曆,他們認為,人生中的諸多不如意經驗,會像液體一樣的在內心裏不斷地蓄積,天長地久而產生出讓人無法承受的壓力。因此,改變心態,首先就得消除壓力。他們認為,設身處地地重溫舊夢,才是改變之道。
不過,事實證明,這種治療方式對於病人而言無濟於事,根本就行不通。道理非常簡單,因為這種方法的途徑是迫使病人重溫噩夢,體驗那種痛苦甚至悲慘的心理感受。顯然,在這種逼迫、無奈和拒絕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產生什麼積極心理而實現治病救人的目的。相反的,這種逼迫還有可能給病人過去痛苦的心理雪上加霜,變得更加傷痕累累而導致病症的惡化。心理研究表明,過去沮喪失意的經驗越是頻繁地呈現,你就越容易陷入沮喪失意的痛苦深淵而不能自拔。這就是傳統療法的最大弊端。
當然,傳統療法也有它的功效和獨特的優勢,這是不容抹煞的。但是,在減少病人創痛方麵,傳統療法是否有效?它是否是縮短治療期限的最佳方式?這是值得我們檢討和反省的。就安東尼奧看來,事實也證明如此,世界上療效最為顯著的治療方法,就是貝德納和格林德等人所用方法,隻有這類的方法,才能產生出令瞠目結舌的驚人績效,難道我們不能進行自我治療嗎?當然能夠,一旦我們掌握了大腦運作的基本知識,就具備了自我治療的能力,在不需要任何專業醫上情況下,在短期內改變感受、情緒和態度也就成為了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安東尼奧一向認為,更佳效果的產生,必須首先建立起全新的學習模式。我們神經係統的活動,就像留聲機一樣,我們所經曆過的風風雨雨、悲歡離合的人生經驗被大腦接收並儲存,如同留聲機裏的唱片。在某時某刻,環境的特異會敲醒我們沉睡的記憶,這時,我們的大腦在神經係統的指揮下,就會像留聲機一樣再現過去的經驗。
由此可見,對於快樂幸福或者是痛苦不幸的經曆,我們是完全可以像點歌選曲一樣的作出選擇的。如果你老是選擇痛苦不幸的人生經驗,那你痛苦、頹喪、失意、消極的負麵心態就會不斷地加深,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毀掉你的整個人生。希望大家懸崖勒馬,引以為鑒。
那麼,有益而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呢?它可以是:把你留聲機中的全部曲目都刪改掉,換上清新愉悅、歡快輕鬆的曲目,讓那些感傷和失意都見鬼去吧;你也可以把唱片中舊有的記憶徹頭徹尾地消除,用輕鬆、積極的全新記憶來取代。這種改變心態的方法,不需要你再去重溫那些塵封已久的痛苦舊夢,隻要你稍微花點兒精力,更換一個唱片——大腦的記憶——就行了。內心記憶的改變,由痛苦改變為快樂,由沮喪改變為興奮,由消極改變為積極,在這種內心記憶的激勵和驅使下,美好幸福的人生自然是水到渠成。
個人經驗的內容並不是NLP研究的對象,它所注重的是個人經驗的組合方法,這種組合方式反映了個人對所有經曆的獨特看法。沮喪和快樂的不同感受就是內心儲憶的不同組合方式造成的。
傑出的企業家威廉姆·邦德自信地說:“任何事物都休想影響我,除非它能說服我的意識。”
在前幾章裏,我們探討過,內心儲憶的形成,是在五類感覺器官的共同作用下促碭。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感知和傳送,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才是以形成。在生理學上,被傳送到大腦的訊息被稱之為感元,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感元隻有視覺、聽覺、觸覺三種。
由於功能大小和作用、方式的不同,這五種感元促成的內心儲憶就具有了強弱不同,深淺各異的特征。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特立獨行做法的人,往往能做出驚人的成果。如果你徹頭徹尾地模仿他的做法,你同樣也可能達成相同的績效。不過,這種績效地達成,是在我們五種感元的協同作用下促成的。但是,這五種感元孰輕孰重、孰強熟弱?我們必須從量的角度精確測量,否則,不分輕重強弱地進行模仿,就不可能達成預訂的結果。
我們對某種事物的看法,並不是輕易舉就能夠改變的,它必須在改變感覺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基礎上。也就是說,要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一是要改變他的生理狀態,促使其感覺、情緒發生改變,進而完成行為的改變,二是改變個人大腦中的內心儲憶,治本才能治標。
那麼,我們將如何改變儲憶的方式,以此激勵我們尋找到能夠幫助自己達成宏願的行為呢?這裏介紹兩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其一、改變內心儲憶的內容。例如,用積極樂觀的心情去看待消極悲觀的事件,就可產生不同的感受、情緒和結果。其二、改變內心儲憶的方式。研究表明,每個人在潛意識裏都形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傾向,某種回憶方式在某指導下會逐漸產生。為什麼報刊雜誌等書籍對一些人吸引力更大,而音樂旋律對另一些人具有更大的影響力?答案就是這種由潛意識形成的特殊傾向。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種特殊的感覺傾向,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心智,改變妨礙、束縛自己儲憶的方式。
就我們的經驗而言,模仿他人的成就,必須對他當時的心理活動、思考內容和心語進行細致入微地了解和把握。這些複雜而微妙的狀況,必須通過各種次感元的力量來測試。所謂的次感元,就是對各種感元的更細致劃分,它是構成個人經驗的最小且最精確的單位。舉例來說,為了對視覺經驗進行認知和控製,就必須得從明暗程度、顏色狀況和運動狀態等多種方麵進行考察。與此相同,對於聽覺的認知和把握,我們也必須首先測試出聲音的遠與近,高與低、清脆與渾濁。對於觸覺而言,我們也要通過次感元測試出事物是軟還是硬,是粗糙還是細膩,以及是否具有彈性。
那麼,可能的次感元到底有哪些呢?你可以從下麵的排列中進行認識。
一、視覺方麵:
1.運動畫麵還是靜止圖像
2.黑白與彩色的區分
3.畫麵的明亮程度
4.被感知事物的大小
5.主體事物的大小
6.距離畫麵的遠近程度
7.距離主體事物的遠近程度
8.自身是否介入畫麵
9.畫麵是否三維立體
10.色彩的深淺及濃度
11.色彩的陰暗對比
12.運動畫麵的節奏
13.焦點的配置狀況
14.主角與配角的轉換
15.取景方位
16.畫麵數目
17.審察角度
18.其餘
二、聽覺方麵
1.音量的大小
2.聲調的高低、頻率
3.節奏的快慢
4.變調情況和變調原因
5.傳播速度
6.是否間斷
7.何種腔調、口吻
8.音質的純粹與否
9.聲音是否與眾不同
10.可否產生回音
11.聲音來自何處
12.其餘
三、觸覺方麵:
1.冷熱程度
2.物體的質料
3.振動狀況
4.壓力高低
5.移動狀況
6.存在方式及長短
7.靜止恒定還是時斷時續
8.強度大小
9.重量數目
10.密度大小
11.處於何方
12.其餘
(一)疼痛狀況:
1.是否尖銳的刺痛
2.凍傷抑或灼傷類的疼痛
3.肌肉的收縮與伸張力量
4.疼痛是否劇烈
5.是否有壓力、緊迫感
6.持續時間
7.是否具有間歇性
8.疼痛部位
9.其餘
這是從感元的性質來進行劃分的。也可以依據畫麵與自身的關係——是切身體驗還是無關體驗——來劃分。切身的畫麵就是你置身其境,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元具體感知和認識現場所有的東西。無關畫麵就是你以袖手旁觀的姿態,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觀看自己是如何在畫麵中展開一係列活動的。
建議進行一種嚐試,仔細回想一次讓你快樂、喜悅的經驗,並暗示自己積極地融入那種狀態。在這次複製的經驗中,展現在你眼前的到底是些什麼,是某些事情還是某些物體,呈現何種顏色,是陰暗還是炫亮,等等;縈繞在你耳邊的是些什麼聲音,是浪濤聲,車輛行進聲,還是嘈雜忙亂的人聲;仔細感受一下這種事情境中你的感覺,自己的情緒是否激動、興奮。在進行這種體驗之後,再把自己置身於經曆之外,用觀賞的、局外人眼光體驗自己的一舉一動。經過這樣的嚐試,你能體驗出怎樣的不同感受呢?你覺得哪種情況你的感受更加強烈?差異不同的關鍵就在於有關與無關這個問題上。
由此可見,有效迅速地改變自己過去的經驗,完全可以利用切身或無關的次感元達到。任何人的行為都是在某種特殊心境的支配下激發的,而心境又決定於內心儲憶的狀況。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利用內心儲憶即過去的經驗來改變和重新塑造自己。影視導讀通過變換拍攝角度,改變人物形態和畫麵運動速度以及色彩的組盒與搭配,影響觀眾的情緒、觀念和行為模式。同理,你也可以采用類似手法對大腦進行控製和引導,從而幫助自己形成絕佳心境並找到有效行為。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實現宏偉目標,你必須十分重視下麵的這些練習。在了解一個步驟之後,迅速通過實際演練達成熟悉和強化的目的,然後再進行下一步驟的研習。最後,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進行融彙貫通。
此時,你可以仔細回想你所經曆的一段美好時光。閉上雙眼,放鬆身體的每一關節、每一神經,假想自己已經沉醉其中。在假想的畫麵逐漸清晰的過程中,仔細體會你心境的變化。然後,你用意識把畫麵拉近,並慢慢地放大。你在完成這一意識活動中,發生了什麼情況?假想中的經驗是否比真實經驗更加強烈?事實表明,通過這種方式的操作,你的感受必定會更加強烈、更加快樂,從而使你擁有激昂振奮、舒適愉悅的良好心境。
現在,再用意識將你聽到的聲音提高,加快畫麵的節奏,使低音變作高音,促成音質的改變,也就是讓聲音變得更加強勁有力。接下來再將觸覺感受改變,讓畫麵變得更加溫暖、柔順、舒暢、愜意,這時的感受又會呈現出怎樣的情狀呢?然後,再將這一過程重複一次。
結果表明,在記憶相同的情況下,每個人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即使同是某種視覺的人也不會產生相同的感受和情緒。在做完這些練習之後,絕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都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