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吳越兩國你爭我奪,吳國欲做天下霸主,越國則圖謀滅吳,想方設法把吳國弄得貧困不堪,然後再訴諸武力。
一年,越王勾踐命大臣文種到吳國去借貸一萬石糧食,用來救災,吳王夫差不以為然,欣然答允,如數照付。
第二年,越國糧食豐收。勾踐對文種說:“去年借吳國的糧食,如不還恐怕失信,吳國就有借口加兵於我;如果還吧又有損於越而利於吳,你看該怎麼辦?”文種說:“我看還是還好。我建議精選出一萬石好糧食,蒸一下還給他們。他們一定會喜歡我們的糧食籽粒飽滿,用來下種。這樣,他們就會上當。”越王依計而行。
第二年春天,吳國人把這一萬石糧食當種子用,結果都不發芽,到秋天顆粒不收。這一年,吳國發生了大饑荒,國力大不如前,而越國的國力卻逐步強大,為滅吳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