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精英教育忽視人格培養
“信仰缺失的年代,躁動的欲望,讓很多人血脈噴張。財富、權力、名聲,固人之所欲,但若不加羈縻,就如逆風執炬,必有燒手之患。”“世上沒有惡人,隻有惡行。李雙江之子涉案輪奸,自應承擔法律責任;但作為未成年人,他何嚐不是畸形教育文化的受害者。握緊你的拳頭,同時懷著一顆悲憫的心。”
從已知的信息來看,李雙江的家庭教育並非一無是處,我們很難簡單地用“失敗”來形容。李天一生於藝術之家,4歲學鋼琴,8歲學書法,均師從名家,並且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從傳統意義上說,這樣的教育不僅是技藝的訓練,也是人性的培養,這正是眼下絕大多數家庭所追求和豔羨的教育模式。或許我們不該以結果來論證李雙江家庭教育的失敗,而更應反思為何這樣看似正統的教育沒有培養出一個知書達禮、善良正直的李天一?更直接的問題是,在“獨生子”時代,尤其是像李雙江這樣老來得子的家庭,對孩子嬌生慣養乃至溺愛縱容,其實在很多家庭都普遍存在。但顯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成為“李天一”,兩者之間真的有密不可分的聯係嗎?
孫雲曉表示,他之前看過夢鴿多年前在電視上談對李天一的教育的節目,“當時她特意提及李天一在鋼琴等方麵的特長,其實一個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人格的健康與否,而不是獲得某種榮譽。”孫雲曉認為,在過分注重孩子的精英教育的同時,部分明星家長忽視了對孩子完善的人格培養,這是本末倒置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不要讓孩子做到人上人,人外人,要做人中人。這話很對。愛心、責任感、尊重別人、自我管理,這些是比學習成績、特長技能更重要的,但也恰恰是最被忽視的。”
從叫囂“我爸是李剛”的李啟銘,到公然襲警的李正源,再到今天的李雙江之子李天一,莫不如此。再有權勢的家庭,也不希望孩子走上斜路。他們的家庭教育從形式和內容,看似與普通家庭並無二致,但由於這種基於身份而形成的特權,這種教育從一開始就發生了變異。看得見的家庭教育之外,還有看不見的特權。等到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這種特權的影響力就會更加明顯。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使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會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去遵守法律和各種社會規範,即使闖了禍也會知錯就改,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倚仗的關係和利用的資源。而“星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們,則無這樣的危害意識,出了事總有父輩為他們遮風擋雨,甚至輕易地擺平一切,而整個社會也因為媚官媚富媚名人的劣根性,而給予他們更大的容忍度。如果這個社會沒有特權的存在,每個階層的人在社會規則麵前都得到公平的對待,那麼再糟糕的家庭教育也會得到及時的校正。
因此,“李天一”不是一天煉成的,“李天一”也不是一個人,他們正為他們曾經享受過的特權而付出著沉重的代價。
責任編輯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