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姚祖輝 “鐵”漢心係赤子情(2 / 2)

姚祖輝深知,好的企業文化能夠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成為勝者。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使企業與員工在心理上保持一致,在責任上勇於分擔,姚祖輝先生提出了做萬順昌人的八個字“勤奮踏實,德才兼備”。他提倡的是融和的實踐,創新、溝通、給予信任,不斷為員工提供各種職能訓練及晉升機會。提及對員工的管理,他說起一個情形:有一次,萬順昌集團公司高層的管理人員聚會,主題是讓大家回憶往事。一幕一幕,當孩提時光慢慢展現時,美好與善彌散出來,融化了每一個人。“讓大家彼此了解、溝通,一個企業才會有凝聚力!”

目前,萬順昌集團公司的業務60%在香港,40%在國內。公司的主業有兩塊,一塊是鋼材貿易,另外一塊是辦公樓商業地產,把寫字樓買回來,然後再根據情況進行設計改造裝修,最後再次出售或者出租。“我隻做寫字樓,去年營運幾個項目,都非常成功。

幾年前,姚祖輝把他近20年來創業和經營理念的結集成書,名為《煉造滲透力》書,與鋼結緣的他在領導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承傳創新理念,打造滲透力。

致力推動香港與內地青年交流

身為全國青聯常委和香港青年主席,姚祖輝關注青年成長,他每年組織近4萬人次港澳台大學生赴內地學習交流,拓展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對於祖國的認識和了解。

2007年,時值香港回歸十周年慶典,剛就任香港青聯主席不久的姚祖輝積極籌備,參與策劃了“十年風雲家國情,中華青年專列行”活動,組織一千名來自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的學生,一起由深圳乘火車經湖南赴京。來自香港的團員大部分之前從未到過內地,九天的旅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認識和了解國家的機會。

同樣是從2007年開始,姚祖輝每年都發起和組織香港大學生赴上海實習。第一屆實習團小試牛刀取得不錯的效果,此後又擴大範圍,吸引包括香港大學在內的8所香港高校的學生前往上海、北京和大連進行實習計劃。至2011年,姚祖輝再發起“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再此前的實習團活動基礎上繼續創新,例如和同期在上海實習的哈佛學生交流,進行領袖培訓和社會服務等,為培養滬港明日領袖提供難得的機會。在兩個月的實習期間,來自香港的精英大學生到上海多個著名企業如麥肯錫、渣打銀行、瑞安房地產等實習,親身體驗內地職場實況。

姚祖輝說,麥肯錫的實習崗位原本隻開放給從歐美海歸的研究生,在他的努力下,麥肯錫願意每年為參與“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的本科生提供兩個職位。當然,姚祖輝自己的公司每年也會為香港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實習計劃負責幫學生申請資助和聯係實習的企業,但行程、日常生活都是由學生自己組隊,自己安排。姚祖輝說,學生都有獨立思考能力,在深入了解之後,有的學生或許會從暑期工轉成長期工,把握機遇,留在當地發展。

姚祖輝認為,要促進香港年輕人對國家的認識,僅僅組織他們到內地交流考察並不足夠,應該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到內地實習和工作,通過長時間的生活和深入了解,真正認識國家發展。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在內地市場十分搶手,因為他們有專業的學術水平,又有國際視野。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姚祖輝說,除了發展較好的大城市,香港的年輕人也應該去內地較為貧窮落後的地方,參與扶貧和支教的工作。

姚祖輝說,香港青年主要麵對“學業、就業、創業和置業”的“四業”問題,在姚祖輝看來,就業問題是重中之重。他說,就業不僅僅是讓年輕人打一份工,而是要幫他們增值,創造向上流動的機會。“在與內地合作的過程中,有很

除了幫助香港青年了解內地,姚祖輝也不忘關心關注一萬多名“新香港人”(由內地到香港上學或就業的青年)“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一萬名戲稱自己是“港漂”的年輕人殊不簡單。梁班子政府強調“內交”,為香港社會培養出了解內地的香港人;通過支持“華菁會”、參與香港高校的校董會來協助熟諳大陸的“新香港人”在港站穩陣腳,廣結人脈,做青年工作,沒什麼比這兩件事更重要和更有滿足感了。”

今年初,姚祖輝成功當選香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參選的競爭非常激烈。”姚祖輝說,因為參選港區的全國人大代表,他深入到香港的各個階層演講,溝通,拓展了視野。明白到代表港人到中央發聲時,各個層麵的公眾利益也需要顧及。“當深入到這些階層中,了解這些階層年青人的需求時,我才知道全國人大代表身上的責任重大。青聯是我參與國家事務的起點,青年人和教育的工作將是我終生矢誌不渝的事業。”

責任編輯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