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頌讚類(12)(2 / 3)

【丹青大師】

【丹青姻緣】喻沉醉於畫業的人。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出唐司空圖《詩品·含蓄》)

【筆點春秋、手生風雲】

【彩筆生輝】

【生態可掬、呼之欲出】

【點染入神】

【點染神工】

【觀畫如讀史、臨卷泣鬼神】泣鬼神:使鬼神感動流淚。

【落筆點蠅】讚畫藝高超。[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卷四:“曹不興,吳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

【筆奪造化、栩栩如生】

【妙手寫真】

【妙趣橫生】

【筆生風雲、誌在山水】

【胸有全馬】[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人集·畫馬》:“大概畫馬者,必先有全馬在胸中,若能積精儲神,賞其神俊,久久則胸中有全馬矣。信意落筆,自然超妙。”

【胸有成竹】[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成竹在胸】

【畫龍點睛、騰雲飛天】讚作畫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載:梁武帝命張僧繇畫佛寺。張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白龍,但一直不點眼睛。人問原因,張曰:“點睛即飛去。”人不信,固求點睛。張於是點其中二龍,片刻之間,雷電破壁,二龍飛去,未點睛之二龍仍在。

【雙管齊下】[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五記載,唐張璪善畫鬆,“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幹。”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摩詰:唐代文學家、畫家王維的字。

【出神入化、呼之欲出】言其畫生動逼真。

【推陳出新、獨有天地】

【獨樹一幟】

【自成一家】

【國畫大師】

【天下一絕】

【神州妙筆】

【近代佳手】唐代閆立本讚畫家張僧繇之語。

【筆底生風】世人讚美唐代畫家吳道子之語。

【筆騰風雲、氣壯山河】

【別具一格】

【出類拔萃】

【出類超凡】

【一枝獨秀】

【脫穎而出】

【老樹新花】

(三)讚戲曲演員

【藝苑明星】苑:事物薈萃之處。

【自成一家、風彩襲人】襲:觸動感染。

【藝林奪幟】奪幟:居第一。幟:旗。

【德藝雙清】

【藝壇新秀】

【藝界驊騮】驊騮:赤色駿馬,周穆王八駿之一。

【藝苑新秀】

【不讓馬伶】讚人勤奮學藝。明人侯方域在《馬伶傳》中記敘了戲劇演員馬伶深入生活潛心學藝,終於演技工湛的故事。

【藝壇老將】

【藝壇新苗】

【後起之秀】

【寶刀未老、風采依舊】

【卓有古韻】卓:高超。

【技藝超群】

【身懷絕技】

【梨園大師】梨園:唐玄宗時教練宮廷歌舞藝人的地方。後以梨園代劇院、戲曲界,以梨園弟子稱戲曲演員。《新唐書·禮樂誌十二》:“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

【梨園泰鬥】泰鬥:泰山、北鬥,喻萬眾敬仰的人。

【梨園皇後】

【梨園新秀】

【梨園明星】

【梨園春滿】

【梨園競秀】

【百花齊放】

【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高台教化、沐風化雨】

【古為今用、繼往開來】

(四)讚歌舞演員

【歌壇名星】

【歌唱之英】

【歌詠國手】

【餘音繞梁】《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歌聲繞梁】

【餘韻三日】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一唱三疊】讚歌聲婉轉纏綿。參見“讚友情”之“陽關三疊”條注文。

【新鶯出穀、乳燕歸巢】語出[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二回,喻歌唱家美妙的歌聲。

【咳吐成珠】[漢]趙壹《魯生歌》:“咳吐自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