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是不會以個人得失為工作的出發點的,他們總是熱情的為同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並且樂於接受上司分配給的新任務。在他們的心中根本就不存在有分內分外的界限,隻要是對工作有益的事情,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做。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比那些堅持隻對分內的工作負責的員工更容易獲得高薪。
換言之,如果你有機會站在企業的第一線,你就要把工作中的小事做細。大凡世界上能做大事的人,也都能把小事做細、做好。做好每一件小事,逐漸積累,就會發生質變,小事也就會變成大事。任何一件小事,隻要把它做規範了、做到位了、做透了,我們就會從中發現機會,找到規律,從而成就做大事的基本條件。
一位MBA畢業生到銀行任職,人事部門把他安排到營業網點當櫃員,做儲蓄工作。一個月後,他找到行長說,他到銀行來不是幹這種簡單的瑣事的,他應該擔當更重要的工作。
行長便把他安排到了國際信貸部,但很快信貸部的負責人和同事們對他的工作能力都非常不滿。他自認為很能幹,總是抱怨單位不好,領導不給他機會,同事嫉妒他。其實,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大事幹不了、小事不想幹的討厭家夥。
回想我們在入職之初都會被告誡:應該做好當前的基本工作。但能意識到這一點並真正做得好的人,卻寥若晨星。
一位職業經理人說:每年都會有一些大學畢業生到基層鍛煉,而往往他們都沒有耐心熟悉基層的基本業務,卻總想著管理的問題,好像都是來等著當領導似的。那些總想一步登天的高學曆畢業生,他們大多數是眼高手低,隻想做大事,不願做小事,同時又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裏,結果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也做不好。
由此可見,那些在工作中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工作當回事的人對待工作隻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是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的,他們永遠隻能做別人分配給他們的工作,即便這樣也不能完全把工作做好。而那些優秀的員工,他們往往都是關注細節的有心人,他們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細節中尋找機會,從而使自己可以拿到更高的薪酬。
工作啟示:
縱觀那些在職場上縱橫捭闔、遊刃有餘的職場高手們,他們大多都擁有這樣的一個共性:從來不會忽略細小的事情。他們和那些普通員工的最大區別就是他們能夠把小事做細,工作到位,從而贏得企業的賞識,獲得加薪的機會。
主動迎接挑戰
優秀員工總是將“積極主動”的思想貫穿於工作的點滴之中。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工作能力才日強一日,工作業績才得以不斷提高。
現在許多著名的大公司都認為,一個優秀的工作者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性不僅僅是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主動完成它,還應該主動承擔自己工作以外的責任。
你要想成為公司的一名優秀員工,就必須要擁有積極主動的品質,這種積極主動不能僅僅局限於一時一事,還應該主動地再多做一些,哪怕領導沒要求你這麼做,你也必須把它變成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隻有時時處處表現出對待工作的主動性,你才能獲得機會的眷顧,並最終成就卓越。
一位谘詢公司的顧問談起了他曾經服務的一家公司,該公司總裁才華橫溢,精明幹練,精力旺盛,而且對流行趨勢的反應極其敏銳。但他的管理風格卻十分獨裁,他對部屬總是頤指氣使,從不給他們獨當一麵的機會,人人都隻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即使連部門主管也不例外。這種作風幾乎使所有的主管都離心離德,企業的職工隻要一有機會便聚集在走廊上大發牢騷。
然而,這其中卻有一位主管在麵對上司的缺點時卻不是在背後議論和批評,而是設法彌補這些缺失。上司頤指氣使,他就加以緩衝,減輕屬下的壓力。又設法配合上司的長處,把努力的重點放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工作時,他總盡量多做一步,設身處地體會上司的需要與心意。
久而久之,專橫的總裁對他卻也極為倚重,公司裏的任何重大決策必經他的參與及認可才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