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效率:你的高薪從工作方法中來(1)(2 / 3)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菲爾·強森當年留在洗衣店不走,他和洗衣店——尤其是在他父親死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他會把整個洗衣店毀了——破產,一無所有。

如果你認為自己在某種事業上缺乏足夠的才能,那麼還是放棄這項事業為好。否則,你的一生一定會伴隨著後悔和失望。

當然,一個人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那就不能有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頑固想法。既然不可為,無法做,或者做不到,那就早點覺悟,立即止步,這樣不至於浪費你的時間、精力、感情,避免出現到了最後兩手空空的結局。

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因在魯國得不到重用,實現不了他的政治理想,於54歲時離開魯國,帶著弟子們遊說列國。其間到過宋、衛、陳、蔡、齊、曹、鄭、浦、葉、楚等國家,他“遁道彌久,溫溫無所試,莫能己用”,過匡國時被匡人拘禁五日;過鄭時,被鄭人形容為“累累若喪家之犬”。他一生周遊列國,始終不被君王們重用,孔子歎息道:“尚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如有用我者,吾其如東周乎!”最終,68歲的孔子還是回到了魯國。臨死之際歌曰:“泰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這位“明知不可為‘而非要’為之”的孔子,一生四處碰壁,屢屢不被重用,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呢?關鍵是他忽視了春秋戰國社會的客觀外在環境,而他的“仁禮”之類的政治學說對於當時治世沒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各國國君及諸侯希望的是一種能使國家迅速強大,足以稱霸天下的法術思想,而孔子的這種思想恰恰與君王們的想法背道而馳,所以孔子屢屢碰壁也就不奇怪了。

孟子,和孔子有差不多的命運。他也曾力圖在當時的各國推行他的政治學說“仁政”,可是當時各國國君夢想著成為天下的霸主,推行“霸道之治”,孟子的“王道之治”根本就沒有“市場”,雖然各國國君都把他敬若上賓,可並不采用他的政治學說,雖然孟子也像孔子一樣有平治天下舍我其誰的遠大報負最後也隻能和弟子們著書立說,以求其思想發揚廣大。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犯聖人那樣的錯誤,不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以為自己一直是正確的,有時我們或許進行過某些自我反思:我所做的都是正確的呀!這沒有什麼錯呀!也沒有不合時宜呀!而實際上卻往往忽視了一些關鍵的環節。

很多年輕人是意氣風發地進入職場中的,想幹出一番事業來,可是他們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他們努力的方向是否適合自己發展呢?他們往往隻知道去努力地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但卻沒有發現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已經令他們離自己的初衷越來越遠了。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僅要知道努力,還要講究方法,把動腦和勤奮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工作啟示:

很多時候除了勇敢、堅持不懈外更需要一個好的方向會使成功來得會比想像的更快一步。雖然說條條馬路通羅馬,但總是有的更快捷,有的卻要多走路。因此,確定自己的目標,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路線,你才能最快地實現成功。

做事做到位

對於員工來講,注重工作細節,做事做到位是拿高薪所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嚴謹的工作態度。

一個人要把工作做好並不難,難的是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狀態。生活中,你或許可以馬虎一點,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沒有必要要求自己生活也處處精致。但是在工作中卻截然不同,工作畢竟是工作,老板需要員工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需要你盡心盡力的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把工作做到最好。

著名管理大師迪克·謝勒說過:如果想在企業界掌握機會,你不僅應考慮該從事何種工作,還應該考慮如何把小事做好。凡事總是從小至大的過程,集腋成裘也就是這個道理。《詩經·大雅》的《思齊》篇中也有“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之語,意思就是說先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推廣到兄弟,再進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國。一個連小事都不做的人,當他辦一件大事時,就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

在工作中,我們手上肯定總是會有許多的工作要做。或許在這其中也包含有一些並不在你的工作職責範圍之內的工作。但是,作為公司的一份子,你又是絕對有責任去解決這些問題的,而不是借口推脫甚至坐視不理。隻有這樣,公司或你的老板才有機會知道你本身所具有的才能,而這正是你贏得高薪的關鍵所在。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長阿基勃特有一個外號“每桶4美元”。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是由洛克菲勒創辦的,那時每桶石油的售價是4美元。所以公司的宣傳口號就成了“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

阿基勃特當時隻是公司的一名推銷員,他在任何時候都會做同樣的一件事,在吃飯、等公車、購物、寫信的時候,隻要一有簽名的機會,都會在那裏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有時,阿基勃特甚至不寫自己的名字,隻寫這句話代替自己的簽名,就這樣阿基勃特“每桶4美元”的稱呼就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