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生轉化從何處著力

治教經驗

作者:楊曉峰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麵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倡導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的自信心。那麼,實現潛能生轉化要從何處著力?

一、分層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設計不僅要符合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更要有層次、有梯度,要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教師不宜隨意拔高問題的難度,要抓住重難點,問題設計要科學合理,真正麵向全體學生。我在設計魯迅的《雪》一課時,將三維目標定為:(1)理解並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掌握其音、形、義;(2)在比較朗讀中,體會兩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繪中所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3)理解本文蘊涵深刻的語句,進而把握文章主旨;(4)學習和感悟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頑強鬥誌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拚搏進取的人生態度。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部分,以掌握字詞為主,夯實基礎,因此應精心設計一些適合潛能生發揮的問題。在合作探究部分,題目難度按A、B、C等次設計梯度,各等次2~3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由A~B逐步完成,逐步提高,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同時增強學習信心。

二、建設動態學習小組

我校班大人多,每學習小組一般都有8人,在合作學習中潛能生很少有交流展示的機會。因此我將8人小組再分為兩小組,進行4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樣每個學生發言的機會就多了,潛能生也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在每組內,我又把潛能生和優秀生的座位按N形排列,這樣就使得每個潛能生的對麵和旁邊都是優秀生,讓優秀生帶動和幫扶潛能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給潛能生創造參與學習和討論的機會。同時,我讓潛能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短板,針對不同的學科尋找最合適的座位、最合適的小組、最合適的搭檔,構建動態的學習小組。

三、適時給予激勵性評價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及時肯定和表揚潛能生,能夠滿足他們的內心需求,使其產生進步的動力。由於很多內容學生是初次學習,對其理解不夠深刻,記得不夠牢固,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都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包容這些錯誤,降低對潛能生的目標要求,肯定他們努力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對他們進行激勵性評價。如在教學《木蘭詩》一課時,我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在背誦展示時,有位同學隻能背誦兩段,而且裏麵還有好幾處錯誤。但我並沒有批評,而是大加讚賞,指出他的三大亮點:聲音洪亮、字音準確、停頓恰當,並讓大家給予他鼓勵的掌聲。第二節課時,他主動要求背誦課文,竟已能全篇背誦,進步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