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對“懲罰教育”的認識(下)(1 / 2)

淺談對“懲罰教育”的認識(下)

教育摭談

作者:劉世斌

四、“懲罰教育”的方法

“懲罰教育”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因此,教師在使用“懲罰教育”時,既要注意方法,更要講究藝術。

1.“懲罰教育”的方法要靈活

從懲罰的方式來講,“懲罰教育”主要有兩種:

(1)勞動教育。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而體育運動、體力勞動能改善體質,培養勞動習慣。因此,運用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給予適度懲罰,無疑是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如對經常打同學經多次柔性教育仍不悔改的學生,可以懲罰他在課外活動的時候到運動場上跑幾圈,或者掃一個星期的教室,讓他體驗被強迫接受的滋味,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為。

(2)智力懲罰。如,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勞得曾因偷殺校長的愛犬被罰繪製狗的血液循環圖和骨骼圖;裏根曾因踢碎鄰居玻璃而被父親罰做臨時工賠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為懲罰愛睡懶覺的女兒,早上故意不叫她起床讓她品嚐遲到造成的惡果,結果女兒從此改掉了這個毛病……

2.“懲罰教育”要講究藝術

教育家魏書生在這方麵做了很多嚐試,現介紹幾例:

(1)懲罰唱一支歌,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教育,且沒有削弱“懲罰教育”的效果。

(2)對損害班級利益、影響班級榮譽的學生,可以懲罰他為班集體做一件好事,這更能激起其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3)寫犯錯說明書,這比一般寫檢討書效果好。檢討書往往千篇一律:“我犯一個大錯誤……,給別人集體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我大錯特錯……,請老師原諒……,今後一定下決心改正,決心做到以下幾點……”等,這樣做,不能觸及靈魂,不容易讓學生找到糾正錯誤的有效方法。而寫說明書則要求使用心理描述的方法,描繪出心理活動的三張照片,每張照片上都有兩種思想在爭論。第一張照片,犯錯誤前,兩種思想怎麼爭論;第二張照片,犯錯誤時,兩種思想怎麼交戰;第三種照片,犯錯誤之後,兩種思想分別有何感想。

(4)罰寫心理病曆。有的學生犯錯誤有較深的思想根源,情節較嚴重,反複較多。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罰其寫好心理病曆。心理病曆包括五部分內容:疾病名稱、發病時間、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幾個療程。學生犯錯寫心理病曆,有利於他跳出自我保護的小圈子,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冷靜地選擇改正錯誤的方法。

此外,還可以學習交警的做法,讓犯錯誤的學生當紀律監督生和禮儀示範生,這些“聰明的懲罰”產生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五、“懲罰教育”的原則

懲罰是一把雙刃劍,能育人也能毀人。因此,教師在實施“懲罰教育”時,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實事求是的原則

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往往很複雜,教師在對待犯錯的學生時切忌感情用事,一時衝動,更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懲罰,而應首先冷靜地分析不良行為的原因,對事件進行全麵深入的調查,弄清真相,再決定是否懲罰,如何懲罰。從目前社會上許多惡性懲罰事件與學生報複教師事件上,我們可發現懲罰不當,可能會引發個人危機和校園危機。

2.適當延時的原則

適當延長一段時間後再懲罰,可以使學生有時間充分認識自己犯錯的原因,以便引起內心的衝突。另外,這樣做也有利於避免教師因情緒失控而出現濫用懲罰的情況。洛克就反對趁熱打鐵式的懲罰,他說:“我以為不應當在犯錯誤的當時立刻執行,怕的是感情用事。”當然,懲罰也不宜拖延太久,否則會使學生忘記了過失行為,懲罰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以人為本的原則

懲罰是否定學生的不良行為,而不是否定學生本人。要把懲罰限製在學生的不良行為上,就事論事,如不準逃學、不準講髒話、不準打人,不準拿別人的東西等。避免使用“我討厭你”“你把我的臉都丟盡了”等傷害性語言,也不能讓學生感到教師內心對他的冷淡、輕蔑的態度。隻有這樣,才能使懲罰既不傷害學生自尊,又有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