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恒住著一個男子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子叫拿俄米。他們有兩個兒子,基連和瑪倫。以利米勒家境殷實,但是伯利恒一帶一鬧饑荒,他就變得一無所有了。
以利米勒有個富裕的堂兄弟叫波阿斯。不過,以利米勒太愛麵子,不肯去向他的堂兄弟求助,寧願帶著妻子兒女搬到摩押重建家園。
剛搬到那兒他就開始拚命幹活,可是不久便猝然死去,丟下妻子一個人來撫養兩個孩子。
以利米勒的兩個兒子都是很正派的年輕人,他們幫母親在地裏幹活。長大成人後,兄弟倆就娶了附近摩押人村莊的女子為妻。好心的異鄉人接納了他們,他們也希望就在那裏度過餘生。
但是,基連和瑪倫看來是繼承了父親的虛弱體質,兩個人都病倒了,而且很快就相繼死去。他們的母親痛不欲生,決定回到故鄉安度晚年。那裏有她從兒時就相熟的親友,還有她熟悉的鄉親。
她雖然非常喜歡兩個兒媳,但不管怎麼說,也不能叫媳婦跟她一起回去。她就這麼跟兩個兒媳說了。基連的遺孀叫俄珥巴,她覺得離開娘家不是明智之舉,於是就同婆婆依依話別,自己仍留在摩押。
然而,瑪倫的遺孀路得,卻不肯離開現在已是舉目無親的老人。她已經嫁到了以利米勒家,那就得為了丈夫家而放棄娘家人。她決定和拿俄米在一起,並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她表示什麼也不能把自己和死去丈夫的母親分開,還溫柔地擁抱婆婆。
於是,兩個女人一同來到了伯利恒。
她們那個時候窮到了極點,連買麵包的錢都沒有。幸好若幹年以前,睿智的立法者摩西考慮到可能窮會挨餓,於是就規定收割後落在地上的麥粒,必須歸赤貧者所有。田裏收獲的所有糧食,都歸農夫所有,而收割時掉在地裏的那一點麥穗,根據上帝賜予的權利,應該屬於那些沒有土地的人。
拿俄米和路得到達伯利恒的時候,正好趕上收獲季節。
以利米勒的堂兄弟波阿斯帶著自己的人在田裏幹活。路得就跟著那些拾麥穗的人,好給拿俄米弄點麵包。
就這樣,她拾了好幾天麥穗。
路得在伯利恒的猶太女人中是個陌生人,所以人們都來打聽她的情況。不久,她的故事就誰都知道了,最後也傳到了波阿斯的耳中。他感到好奇,就想看看這個猶太女人是什麼樣的,於是就借檢查自己田裏的活,過來和她談談。
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他邀請路得跟自己和其他幹活的人一起坐下來吃飯,而且她要多少麵包就給她多少。
路得隻吃了一點點,把其餘的帶回了家給拿俄米吃。拿俄米太老了,已經幹不了活了。
第二天早晨,她又到田裏去。波阿斯不願意傷害路得的感情,但又想讓她幹輕一點的活,於是就吩咐收割麥子的人不要幹得太仔細,一定要多留些麥穗在田裏。
路得整天都在幹活。到了晚上,等她收拾麥穗準備回家的時候,才發現白天撿得太多,自己都拿不動了。她把這件事告訴了拿俄米,自己怎麼遇見的波阿斯,又是怎麼一個上午撿的麥穗比以前一個星期撿的還多。
這讓拿俄米非常高興。她感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就希望波阿斯能娶路得為妻。她知道這樣路得的後半輩子就會有個幸福的家了。是的,路得是個外鄉人,但是,她和波阿斯的遠親瑪倫結了婚,就差不多已經使她成為整個猶太大家庭的一員,更何況大家還都喜歡她。
於是一切都如拿俄米所願。摩西製定的另外一條律法保護農夫不受高利貸者的侵害,根據這條法律所賦予的權力,波阿斯贖回了堂兄弟以利米勒家的田地。然後,他就向路得求婚。
路得接受了求婚。拿俄米搬來和他們住在一起,一直到她去世。
在她閉上雙眼之前,她看到了路得的長子俄備得的降生。
俄備得成人後,生了個兒子叫耶西,孫子就是大衛。大衛後來成了猶太人的國王,而且還是拿撒勒木匠約瑟的妻子馬利亞的直係祖先。
就這樣,生性溫柔的路得順從自己那顆善良的心的召喚,離開了娘家的族人,去照料一個待她如慈母般的老婦人。耶穌就是路得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