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9章 無條件地服從(1 / 2)

◎文/佚名

有意見、有建議都可以提,但要分場合、分情況。在上級下達命令以後,就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無條件地服從”。

1846年,出生於醫生家庭的喬治·麥克萊倫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加入陸軍。

作為軍人來說,1846年的西點畢業生是最幸運的,出了校門就上戰場。在其後兩年的墨西哥戰爭中,麥克萊倫作為斯考特統帥的幕僚,獲得三枚軍功章。戰爭結束後,他重返西點任教三年。

再次離開西點,年輕的麥克萊倫在軍隊中緩慢地升遷,曾經被送往歐洲觀戰。1857年依舊年輕的麥克萊倫以上尉軍銜從軍隊中退役,成為伊利諾斯州中央鐵路的總工程師。在美國,軍校畢業並不一定終身服役,許多軍校畢業生甚至沒有入伍。盡管麥克萊倫以拿破侖為偶像,可是眼下是和平年代,北美似乎不會再有戰爭了。

曆史對麥克萊倫是格外垂青的,就在他自認終老田園的時候,機遇又開始向他招手了。

1861年內戰爆發,本來規模就很小的聯邦軍隊分崩離析,交戰雙方緊急組建部隊,各州在民兵的基礎上建軍,其核心就是西點畢業生。已經是俄亥俄密西西比鐵路地區總裁的麥克萊倫奉命出掌俄亥俄軍事部。也許是由於同樣來自伊利諾斯的林肯對家鄉州的偏好,盡管麥克萊倫是民主黨人,這位退役的上尉很快升為少將,成為聯邦軍中除斯考特之外的第二號人物。在西維吉尼亞戰役中,他擊敗了李將軍,為聯邦拿下西維吉尼亞。年輕的麥克萊倫此時壓倒號稱美國最優秀的軍人的李將軍,小拿破侖的稱號應運而生。

南北雙方在奔牛河進行頭一場大戰。麥克道爾將軍率領北軍西進,盡管戰役計劃的製定和執行漏洞百出,可是麵對同樣漏洞百出的南軍,麥克道爾將軍離勝利近在咫尺,隻要衝過哈瑞高地,擊垮那一旅遠道而來依然暈車的維吉尼亞人就可以取得勝利。這一旅維吉尼亞人和高地前潰敗的喬治亞人一樣沒有經驗,但他們有一位最冷靜的指揮官。“看,維吉尼亞人,站在那裏像石牆一樣”。麥克道爾成了“石牆”傑克森手下的頭一位敗將。林肯在滿城風聲鶴唳中,任命麥克萊倫為聯邦軍總司令,而此時麥麥克萊倫年僅34歲。

不是每一個軍人都有參加大戰的運氣,在大戰開始之際,以最高軍銜獨擋一麵,1861年的麥克萊倫是十分幸運的。

軍權在手並沒有給麥克萊倫多少喜悅。第一次孟納薩斯戰役以後,北方大規模征兵,華府聚集了十萬人馬,可是有經驗的軍官寥寥無幾,麥克萊倫麵臨的挑戰是把這一大群熱血沸騰的老百姓組織訓練成一支軍隊。

論組織才能,不僅當時的南北雙方,就是美軍曆史上恐怕也無人能出其右,短短幾個月,麥克萊倫把這一群烏合之眾訓練成一支後來林肯依為幹城的軍隊:波托馬克軍團。麥克萊倫還要繼續練兵,可是林肯已經等不及了,他不停的催促麥克萊倫進軍裏士滿。

麥克萊倫在林肯的催促下終於行動了,按照他製定的半島戰役計劃,將十萬大軍海運到維吉尼亞半島,然後向裏士滿推進。稍受抵抗以後,小心翼翼的麥克萊倫步步為營,不斷要求增援,等到終於聽得到裏士滿教堂鍾聲的時候,李已經消除了西部的威脅,集中兵力反攻,七日血戰,麥克萊倫且守且退,從裏士滿城下退到海邊,靠海軍的掩護才站穩了腳。

雖然實力還在,可是林肯再也不肯依賴麥克萊倫,於是從西部調來了盛氣淩人的波普取代了麥克萊倫。在等待波托馬克軍團從海路返回華盛頓的時刻,波普組建了另外一支大軍:美國軍團。失意的麥克萊倫慢吞吞地把部隊一船一船地往回運。

在馬裏蘭戰役中,麥克萊倫動作遲緩,導致哈伯渡口1.2萬名美軍向“石牆”傑克森投降。

正當麥克萊倫等待全軍上岸,然後交出指揮權的時候,波普狼狽不堪地從孟納薩斯回來,在波托馬克軍團的嘲笑聲中,美國軍團煙消雲散。和其他聯邦將領相比,波普算不上愚蠢,可惜他同時遭遇了美軍曆史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名將——李和傑克森將軍。在第二次孟納薩斯戰役中兩位將軍密切配合,指揮藝術發揮得痛快淋漓。驚慌得從椅子上摔下來的林肯隻好請麥克萊倫重新掛帥,得知這一消息的波托馬克軍團幾萬人齊聲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