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大做強民營經濟增強全市經濟增長內生動力(1 / 2)

做大做強民營經濟增強全市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經濟視野

作者:邱海霞

民營經濟也稱非公有製經濟,是相對於公有製經濟而言的,是我國現階段除公有製經濟以外的其他所有製經濟,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2010年,國務院出台了“非公經濟36條”(簡稱新36條),要求各有關地區、部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我市是民營經濟大市,“新36條”及一係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實,為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實現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全市民營經濟呈現“大、快、優、強”的特點

1.市場份額“大”

目前,全市民營企業達37508戶,注冊資本1042.6億元;其中,私營企業達36567戶,注冊資本1040.7億元。個體工商戶263414戶,注冊資本110.3億元。近五年來,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7.9%,高於GDP增幅4.4個百分點;總量占GDP的比重接近80%,且逐年提高。

2.規模擴張“快”

經過五年的發展,全市民營經濟主體、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單位數量,分別比2008年增加98864戶、77850戶和13643戶;注冊資本分別是2008年的2.4倍、1.8倍和2.3倍。

3.質量效益“優”

目前,民營經濟稅收總量占國地稅收入的80.5%,占民營經濟增加值的10.2%,高於公有製經濟稅收占公有製經濟增加值比重的1.8個百分點。

4.發展活力“強”

民營經濟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在公用事業、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領域均有延伸,為整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市供水企業有8家,5家為民營;全市天然氣公司有23家,22家為民營。全市民間投資旅遊項目有30個,實現投資額98.8億元,占全市旅遊項目總投資的82%。立晨物流等民營企業主營業務由傳統的倉儲流通向電子商務、動產質押、代理采購等方麵拓展,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二、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多數民營單位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

雖然我市民營企業單位較多,但普遍表現出小、散、低的現狀,產業集中度不高,抗風險能力差,經濟實力遠不及國有、集體企業。特別是在需求動力不足,產能過剩的行業,小企業很難維持正常運轉,將成為被淘汰的首選。

2.民營經濟發展要素製約較大

融資渠道不暢、科技含量低、經營成本上升、結構性用工難,製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企業R&D經費戶均支出僅為公有製企業的1/7;民營企業成本上升增幅為29.7%,高於公有製企業的13.8個百分點。調查顯示,近兩年僅人員工資一項成本就增長了20%-25%。一線工人難找、技術工人難招現在已成為中小微企業的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