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實現既定目標的智慧(2)(2 / 3)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之中,有許多人一直都在計劃、夢想、等待、準備之中,蹉跎了無數歲月,仍然沒有行動,缺乏動力的人永遠隻是一個可憐的空想家;他一直都在準備、計劃之中,但他明天、明年也許永遠不會比今天、今年準備得更充分、更好。他始終不明白一個道理,缺乏坐言起行的精神,最後又往往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命運的安排。

17.目標中沒有“隨便”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夫人在年輕時候,想在電訊行業找一份工作。她的父親就介紹她去拜訪當時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董事長薩爾洛夫將軍。

薩爾洛夫將軍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她,隨後問道:“你想在這裏幹哪份工作呢?”

“隨便。”她答道。

“我們這裏沒有叫‘隨便’的工作,”將軍非常嚴肅地說道:“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標鋪成的!”

智慧鑰匙:

沒有奮鬥的方向,人就活得混混沌沌;準確地把握好自己的目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8.隻要願意就能做到

龍卷風橫掃了多倫多北麵的一個叫巴裏的城市。這場災難造成許多人死亡,數百萬美元的財產被毀。

當天晚上,泰姆卜萊頓正好經過這條公路。他是泰利米迪亞通信技術公司的副總裁,這家公司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擁有許多電台。他認為必須利用電台為這些遭受苦難的人提供幫助。

隨後,泰姆卜萊頓把泰利米迪亞的所有行政人員都召進他的辦公室。在一張活動掛圖的頂部,他寫了三個“3”。他對那些行政人員說:“從現在開始,你們願意在三天之內用三個小時,為巴裏人們籌集三百萬美元嗎?”房間裏頓時鴉雀無聲。

“泰姆卜萊頓,你瘋了?我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好久才有一個人說。

泰姆卜萊頓說:“等一下。我沒有問你們是否能夠做到,或者是否應該,而是問你們是否願意。”

他們都說:“我們當然願意。”

聽了這個回答,他就在那個“3”下麵畫了一個大大的T。他在T的一邊寫下:“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然後又在T的另一邊寫下:“我們如何去做到?”

“我要在‘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這一邊畫上一個‘X’。我們不用浪費時間去思慮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那沒有任何價值。我們要在T的這一邊把我們‘如何去做到’這件事的每一種方法都寫下來。除非我們想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否則就不離開這個房間。”

房間裏又沉寂下來。

有人說:“我們可以在加拿大全境用無線電播放一個專題節目。”

泰姆卜萊頓說:“這是一個好主意。”然後就把它寫下來。他還沒有寫完,就有人說:“我們不可能在加拿大全境播放一個專題節目,因為我們的電台頻率還沒有覆蓋整個加拿大。”他說得非常對,這確實是一個客觀存在的障礙。他們隻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擁有電台。

泰姆卜萊頓回答道:“那是‘我們如何去做到’的一個主意。我們先暫時把它放在這裏。”不過,因為各個電台之間通常並不能夠協調一致,甚至互相攻擊,所以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突然,有一個人說:“我們可以讓加拿大廣播公司最有名氣的人物柯克和羅賓遜主持這個專題節目。”這真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建議。

三天後,他們就成功聯絡了多家電台,並策劃了一個多家電台聯合廣播行動。在全加拿大,共有五十家電台同意參與這個專題節目的聯合廣播,而且,果然是柯克和羅賓遜主持了這個節目。他們在三個工作日內的三個小時裏成功地籌集到了三百萬美元!

智慧鑰匙:

一旦確立了目標,如果把精力全部集中到“怎樣去做到”而不是“為什麼做不到”上麵,情形會完全不同。

19.愛因斯坦的成就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小時候出生在德國一個貧苦的猶太家庭,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學、中學的學習成績平平,雖然有誌往科學領域進軍,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須量力而行。

他進行自我分析:自己雖然總的成績平平,但對物理和數學有興趣,成績較好。自己隻有在物理和數學方麵確立目標才能有出路,其它方麵是不及別人的。因而他讀大學時選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

由於奮鬥目標選得準確,愛因斯坦的個人潛能就得以充分發揮,他在26歲時就發表了科研論文《分子尺度的新測定》,以後幾年他又相繼發表了四篇重要科學論文,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狀外,還具有粒子的特性,圓滿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宣告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重大變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顯著成就。可見,愛因斯坦確立目標的重要性。假如他當年把自己的目標確立在文學上或音樂上(他曾是音樂愛好者),恐怕就難於取得像在物理學上那麼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