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1 / 2)

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

班級管理

作者:陳曉珊

踏上教師崗位,不時聽到周遭有老師抱怨“班主任工作太苦太累了”、“責任真大,什麼都是班主任負責”、“工作好繁瑣,大小會議不斷”、“現在的孩子太難管”、“今天重複昨天,明天複製今天”……漸漸地,很多班主任在這些不斷的抱怨聲中覺得身心俱疲、勞頓不堪,職業幸福感漸行漸遠、消失無蹤。

對於剛接觸班主任工作不久的我來說,我也感到迷茫、焦躁,也覺得累,每天除了備課、上課外,要處理很多班級中的突發事件,仿佛班級就像一口沸騰的鍋,永遠沒有消停的時刻,總是冒著不安的泡。似乎自己成了拉磨的小毛驢,不停在學生身邊打轉,總想著趕緊把“磨”拉完,忘記停下來思考,迷失人生方向。

當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時,頓時有種豁然開朗、偶入桃源的感覺。李鎮西老師通過“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一章向老師們詮釋為何我們在日複一日的工作中慢慢喪失了幸福感,並且該如何把那“走遠”的幸福找尋回來,讓我們每天都沐浴在幸福的陽光下愉悅地工作、生活。

書中有這麼一句話讓我印象尤為深刻,“哀歎一點都不能改變現實,反而讓我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啊,麵對生活、麵對現實,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是無奈的、都是茫然的,但是除了無奈與茫然,我們更多的不是終日抱怨,因為那樣我們寶貴的每一天就被不開心湮沒了,最終除了成為一名合格的“怨婦”外,別無所獲。“要麼改變職業,要麼改變職業心態”。不論做什麼,抱著何種心態做總是顯得十分重要。學生時代,聽老師說考試要輕裝上陣,心理包袱要放下;迷茫的畢業期,家人總勸導不要有過重的心理負擔;踏上工作崗位,反而忘記了“心態”二字,總把自己和同事比較,總在意領導看你的眼光,總害怕學生和家長會說你做得不夠好……越想越厭倦,越想越覺得不幸。原來,不經意間,班主任的幸福感離我越來越遠了。

其實,幸福感並不是很遙遠的一種感覺,在它還未跑遠的時候,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我們還有精力、能力的時候,我們應該調整好心態,“享受職業,贏得尊嚴”,讓“學生愛戴,同行敬佩”,使“家庭幸福,衣食無憂”,最終“超越自己”。

班主任的幸福是一種心境、一種自我感知。魏書生曾說過:若把學生當成天使,我們天天活在天堂裏;若把學生當成魔鬼,我們就天天活在地獄裏。煩惱是他人給的,快樂要靠自己找。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轉換心態,以積極的態度麵對學生,做一個幸福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