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傑出青少年七個習慣的方法
1920年的一天,美國一位12歲的小男孩正與他的夥伴們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將足球踢到了鄰近一戶人家的窗戶上,一塊窗玻璃被擊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從屋裏跑出來,勃然大怒,大聲責問是誰幹的。夥伴們紛紛逃跑了,小男孩卻走到老人跟前,低著頭向老人認錯,並請求老人寬恕。然而,老人卻十分固執,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後,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錢賠償。
回到家,闖了禍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父親。父親並沒有因為其年齡還小而開恩,卻是板著臉沉思著一言不發。坐在一旁的母親總是為兒子說情,開導著父親。過了不知多久,父親才冷冰冰的說道:“家裏雖然有錢,但是他闖的禍,就應該由他自己對過失行為負責。”停了一下,父親還是掏出了錢,嚴肅地對小男孩說:“這15美元我暫時借給你賠人家,不過,你必須想法還給我。”小男孩從父親手中接過錢,飛快跑過去賠給了老人。
從此,小男孩一邊刻苦讀書,一邊用空閑時間打工掙錢還父親。由於他人小,不能幹重活,他就到餐館幫別人洗盤子刷碗,有時還撿撿破爛。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於掙到了15美元,並自豪地交給了他的父親。父親欣然拍著他的肩膀說:“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的人,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許多年以後,這位男孩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他就是裏根。後來,裏根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那一次闖禍之後,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歌德
時刻記住自己的責任,做具有強烈責任心的人,是衡量一個人能不能跟上時代節奏的標誌之一,也是衡量青少年社會化水平的關鍵指標之一。在現代社會裏,人們相互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分工日趨精細,分工越細則越需要責任心,因為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職,都可能導致整個事業的癱瘓。青少年責任心的狀況,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
牢記自己的責任,做具有強烈責任心的人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羅姆說過:“責任並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需要對我所關心的事件作出反應。”
人隻要生活在群體之中,就無可避免的要承擔責任。每個人在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所背負的責任也也就不同。
五歲的明明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地裏幹活,突然間下起雨來,可是他們隻帶了一塊雨披。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明明。明明問道:“為什麼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明明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不定的嬌弱的小花上麵。
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對別人做了些什麼。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的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的更好。
生活中,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我們對待事情心中充滿責任感時,它能激發我們身體潛在的能量,使我們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快樂。所以,從明天開始,讓我們學會承擔責任,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徘徊於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
——普列姆昌德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人責任心很強,而一些人則不然。實際上責任心也是一種習慣性行為,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