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條,有的創新比較容易實施,而有的創新需要諸多條件配合才能成功,比如資金、材料、技術……
達·芬奇是一位發明天才,他的速寫草圖本上曾記載著潛水艇、直升飛機等設想。但是以當時(16世紀)的技術和材料,這些設想沒有一項能變成現實。
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錢,同樣辦不成。
沈先生、華先生多項創新未能成功,不外乎這些原因。
創業賺錢的原則之六:
創新,要對準市場需求。同時,考慮條件是否具備。
(想象力訓練方法2的答案:
西瓜上沾了一根頭發、蘋果、櫻桃、汽球、從水桶裏逃走的黃鱔、花盆裏長著一棵草、倒過來的字母Q,受精卵、蝌蚪、月亮上有一條白雲、臉盆上放一把梳子、飯鍋裏一把勺子、盤子裏一根韭菜、鬧鍾缺了一隻腳、腳踏車鈴。)
最重要的是要巧妙掌握進退……
——日本西武集團
總裁堤義明
潘老板的難題(一)
“喂,是王老板。你要兩百箱麥片。好,我馬上發貨!”放下電話,大發食品廠的潘老板興奮得滿臉通紅。他對站在旁邊的助手小蔡說:
“從今天開始,每天加班兩小時!”
潘老板點燃一支香煙,走到窗前,非常開心。
自從年初投產即溶麥片以來,銷售形勢一天比一天好,各地要貨電話不斷。是啊,快過年了,生意哪能不興旺呢!
去年本市一家外資企業頭一個推出即溶麥片,一炮打響之後,附近各鎮上的私營老板們頭腦靈活的,立即跟了上去。其中包括潘老板。
當然,他們在本地競爭不過外商,但可以向外地發展。像一江之隔的蘇北,消費水平比蘇南低一檔,隻要降低價格,占據一席之地不成問題。
潘老板忽然想到,幾種原料庫存不多了。這個時刻,千萬不能因為缺原料影響銷售!他把手裏的香煙往煙灰缸裏一扔,抓起摩托車頭盔,大步走出辦公室。
春節之後不久,即溶麥片生意進入淡季。
這天晚上,潘老板躺在床上一算,賺了不下10萬元。雖然比不上鮑老板、孫老板,但也說得過去。春節前一個月,天天加班還是不夠賣。如果生產能力跟上,利潤至少增加30%。
想到這裏,他忽地坐起來,對身旁的太太說:
“今年一定要多備些貨,淡季也不能歇著,不然的話,到旺季又來不及供貨。損失的都是銀子啊!”
“知道了。”太太嘟嚷著,翻了一個身。“不早了,快睡吧。”
潘老板躺下來,但仍沒有睡意。
第二天,潘老板起了個大早。他要到上海去買一台自動包裝機,代替手工包裝。有了機器,既衛生,速度又快。
他又請人重新設計了包裝袋,申請注冊了商標。私人企業總不能總是土法上馬,讓人瞧不起。他要轟轟烈烈大幹一場。
一轉眼,中秋節快到了,照理應該是副食品旺銷的季節。去年這時候,麥片早發出上千箱了。奇怪,今年怎麼還沒動靜呢?
潘老板坐不住了。這裏的人喜歡湊熱鬧。自從潘老板、鮑老板、孫老板幾個人搞麥片賺了點兒錢之後,周圍的人便眼紅了。本來嘛,即溶麥片生產工藝又不難。你能上,他也能上。結果今年這一帶生產麥片的廠家一下子增加到8家。
會不會別人把生意搶走了呢?
潘老板馬上拿電話,撥通了蘇北一個批發市場的電話。
“喂,王老板嗎?要不要發點兒麥片給你啊?什麼,別人隻賣160元一箱,不會吧!”
這些精明的批發商就是喜歡壓價。
“不信你自己過來看看嘛!”王老板的口氣十分肯定。
“怎麼會?”
“現在雜牌麥片就是這個價!”王老板說完掛了電話。
潘老板放下電話,頭上直冒冷汗。為了保證質量,他的麥片每箱光生產成本就要150多元,加上運費,這樣的價格豈不虧損。
不行,一定要親自去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第二天下午,潘老板就趕到了那個批發市場。市場上人來人往,客商如雲。潘老板走了一圈,心裏就明白了。這些日子光忙著買機器,印包裝,抓生產,沒想到今年市場上冒出了這麼多新牌子麥片!
當初,他聽說鄰鎮有人也打算搞即溶麥片,還沒放在心上。心想:中國這麼大,增加幾個小廠沒啥了不起,可現在……
潘老板找到王老板,試圖說服他再加一點兒錢,隻要自己稍有些利潤就行。
“王老板,我的麥片質量比他們的好,一分錢,一分貨。不信你衝一杯,比一比!”潘老板邊說,遞給對方一支“中華”香煙。
“我知道,我知道。”王老板接過煙:往椅子上一靠。“可是客戶不管。終歸是雜牌子,哪個便宜人家要哪個。做生意都是為了賺錢。你說是不是?”
潘老板咽了口唾沫,瘦削的臉毫無表情,心裏卻一陣疼痛。他昨天一夜沒睡好覺,到現在頭還在昏。事已至此,隻好認倒黴。否則,貨壓在庫裏算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