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投資者確實按月領到了工資。於是更多的人慷慨解囊,加入“金卡”、“銀卡”行列。三星公司因此財源廣進,前後共集資6.27億元。
然而,由於該公司決策連連失誤,少數上層領導揮霍浪費,公司經營每況愈下。內幕逐漸暴露,收到的抵押金越來越少。錢隻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終於到了工資發不出的一天。
大批“名譽員工”們這才慌了神,紛紛湧向公司總部,要求退回抵押金。可是鬧劇的始作俑者早已不知去向。憤怒的人群圍在三星公司門前,把交通都堵塞了。
後來,以李國法為首的14名策劃者全部被抓獲,並追回人民幣一億多元。但其餘的錢已經全部花光。
那些當初做著賺錢美夢的人們,不但沒有撈到好處,反而把老本也賠了進去。
其實,他們隻要冷靜地想一想,就不會上當了。你從事的工作是推銷產品,而產品賣不出去都可以工資照拿。你的工資從何而來?難道三星公司會變出錢來?
誰都知道“利令智昏”這句成語,然而事到臨頭,許多人便把這四個字忘到了不知哪裏去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高額回報”麵前,騙過人的人也會像中了魔一般,不顧一切,一頭紮進陷阱。
1996年夏天,鄭州三星公司總經理李國法,在北京認識了某顧問公司總經理林某。林某淵博的學識、恢宏的氣度竟深深打動了這位“商界強人”,二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在林某的鼓動下,李國法決定出資600萬元,買斷一本偉人傳記在六省的發行權。然而,當李國法把錢彙給林某之後,卻不見回音。原來林某拿著錢溜之大吉。李國法後悔莫及。
商海之中,波譎雲詭。不知水深淺,切莫急下河。
請記住:投資之事,不可輕舉妄動。
“算你運氣,今天碰到我!”楊秋山平靜地說。
3000元的教訓
廠長室裏,電話鈴響了。
廠長崔先生拿起電話:
“喂,哪一位?”
“我是稅務所的。你是崔先生吧!請你下午帶著去年的發票存根到所裏來一趟。”
“好吧。”崔先生放下電話,抓抓頭皮,心想:“又有什麼好事?”
稅務所裏。一個瘦瘦的辦事員“劈裏啪啦”打了一通算盤,在紙上記下幾個阿拉伯數字,抬起頭來對崔先生說:“你一共要補交消費稅58630元。”
“好家夥!”崔先生心裏“咯噔”一下,對辦事員說:“你聽我說,小周,這些開出去的發票,有的到今天也沒收到貨款。”
“那沒辦法,發票開了就要納稅。”
“這兩年的情況你也知道。銷售一直走下坡路,貨款難收。一下子讓我交這麼多。恐怕……”
“你的困難,我可以跟所長請示一下,看能不能分幾次交。”小周說完走進隔壁辦公室。
崔先生站在辦公室中間,有點焦燥不安。
一會兒,小周出來了,說:
“崔廠長,所裏領導商量了,準許你分期交納。但這個月底必須先交三分之一。”
“能不能再緩一緩?”
“那可不行!”
晚上,崔先生坐在沙發上默默無語。
他問坐在一邊織毛衣的妻子:
“帳上還有多少錢?”
“三萬多塊。”
“稅務所催著要補交消費稅。”
“那就沒錢買原料。”
崔先生歎了一口氣。
妻子說:“我大姐打電話來,叫咱們明天去吃午飯。”
崔先生說:“老丁不是讓我們去看他新裝修的房子嗎?”
妻子說:“那就先看房子,再去我大姐家吃午飯。”
“嗯。”崔先生點點頭。
從朋友老丁家出來。崔先生一家來到內姐家。
進了門,崔先生看見沙發上坐著一個西裝筆挺的青年男子,十分麵熟。
“你是……”
“不認識了?”那青年微笑著。“我姓楊。”
“噢,是楊秋山!”崔先生想起來了。楊秋山是幾年前做生意時認識的。
“你是貴人多忘事!”楊秋山坐在沙發上,吸了一口香煙。
“看你的樣子,混得不錯吧?”崔先生問。
“嗯。”楊秋山點點頭。“我這兩年混得還可以。”說完從上衣口袋裏摸出一張精致的名片。“這是我的名片。”
崔先生連忙雙手接過來,隻見上麵赫然印著:
秋山貿易發展公司總經理楊秋山
崔先生的襟兄說:“原來你們認識!”
楊秋山說:“原來張工是你的連襟!”
崔先生對襟兄張工說:“已經五、六年不見麵了。那時秋山高中剛畢業。想不到現在當總經理了!”
張工說:“今天真是太巧了!秋山就在這裏一起吃午飯吧!”
楊秋山說:“行。別人到這裏客氣。我到這裏是不客氣的!”
餐桌上,菜已經吃了一半。
楊秋山喝了一口啤酒說:“我的開銷大啊!前幾天我到上海談生意,住在浦東一家賓館,三天花了四千多塊。”
看著崔先生有些無精打彩,楊秋山問:“崔兄,我看你好像有心事?”
“不瞞你說,最近在稅務上遇到點麻煩。”崔先生如實相告。
“怎麼回事?跟我說說。說不定我能幫你的忙!”
崔先生把事情簡單地說了一遍。
“算你運氣,今天碰到我!”楊秋山平靜地說。
“你有什麼辦法?快幫幫他吧!”崔先生的內姐連忙說。
“我姐夫在稅務三分局當局長。這點事交給我好了!”
崔先生想起來,以前在楊秋山家,確實看見他姐夫穿著一身稅務局的製服。崔先生還跟他姐夫談過幾句。沒想到如今當上局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