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智慧A係列:人際關係與情感智慧(1)(3 / 3)

劉秀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點頭稱是。

劉秀後來統一了中國,做了東漢的開國皇帝。

《六韜》說:“免人之死,解人之憂,救人之患,濟人之危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

在爭奪政權的殘酷鬥爭中,人心的背向,往往起著關鍵作用。古人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所以,古代聰明的君主,都很注意禮賢下士,收攬人心。

漢高祖劉邦打下鹹陽後,約法三章,其目的就在於此。

有一次,齊景公問晏子:“現在國內不安定,你看以後誰能維持國家呢?”

晏子說:“田成氏。”

齊景公問:“為什麼?”

晏子說:“田成氏正在拉攏人心。他借給老百姓小米用大鬥量,在歸還時卻用小鬥量。殺了牛自己隻吃一小盤,其餘都分給別人。相比之下,主公您重視取得,田成氏卻樂於給予。田成氏的仁德受到百姓的歡迎。所以我認為齊國的江山可能為田成氏所有。”

齊景公聽了之後,流下了眼淚,說:“這實在可怕!我的江山將要被別人奪去。請問先生,我該怎麼辦呢?”

晏子說:“如果主公想要保住江山,就得接近賢士,遠離奸臣,救濟貧窮的百姓,對人民施予恩惠。這樣您贏得了人心,田成氏就無法奪走江山了。”

可見,得人心是多麼重要!

在現代社會中,同樣如此。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光靠個人,無論你多麼能幹,多麼吃苦,也難以取得大的成就。如果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有許多人幫你,就可以把事情搞得井井有條。

我們經常看到,高明的領導者,自己並不忙,工作也能搞好。而蹩腳的領導者,整天到晚忙個不停,事無巨細,無不過問,工作卻不見起色。原因就在於此。

在日常生活中,得人心又叫有人緣。不知你觀察到沒有,凡人緣好的人,辦起事來比人緣不好的人更順利。

如何才能贏得人心?如何才能有人緣?

最重的一條,是要真誠地關心別人,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已故的前總理周恩來,是很得人心的。現在一說起他,許多老幹部、老演員還常常熱淚盈眶。原因就在於周恩來為人厚道,關心別人,而且十分周到。

解放戰爭時期,又一次周恩來來坐飛機回延安,中途遇到惡劣天氣,飛機上下顛簸,十分危險。飛機上的人都背上降落傘,做最壞的打算。惟有一個小姑娘——葉挺將軍的小女兒楊梅沒有降落傘。她急得哭了。

這時周恩來走過去,親切地安慰她:“不要怕,小楊梅。伯伯的降落傘給你。”說著,解下自己的降落傘給小姑娘背上。

在緊張關頭能做出如此舉動,怎能不令人感動,又怎能不得人心呢?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將領吳起,也很善於贏得人心。史書記載,吳起身為統帥,打仗的時候,跟士兵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夥食,行軍時不騎馬不乘車,自己背行李和糧草。士兵當中有皮膚生膿瘡的,吳起親自用嘴去吸膿,以致士兵感動得流淚,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以死相報。吳起率領的軍隊屢打勝仗,在當時聲名卓著。

國外,也有許多善於贏得人心的高手。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首次訪華。周恩來總理去國賓館看望尼克鬆。天氣很冷,當周恩來走進大廳時,尼克鬆迎上前去,殷勤地幫周恩來脫下大衣。這一友好的舉動,通過電視傳向全世界的觀眾。使原先敵對幾十年的中關關係,增加了友好的色彩。同時使尼克鬆在國內的威望有所提高。美國公眾普遍認為尼克鬆此舉是有人情味的。

人性中有美好的一麵,也有自私的一麵。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某些人處理問題隻考慮自己,不考慮對方。這樣的做法不但不能贏得人心,反而使矛盾擴大。

其實,隻要大家有一顆真誠關愛別人之心,問題就好解決了。

譬如,你的妻子下崗了。你下班回來,她卻沒有燒好飯,還板著臉。你可能會不高興地想:“我在外麵忙了一天,回來還要看你的冷麵孔!”

於是,你也板起臉,或說出一些不好聽的話。妻子呢,本來就因為下崗不愉快,再看到你的態度,搞得不好雙方就會吵起來。

如果丈夫為對方想一想:“她因為下了崗心裏不痛快,所以才板著臉。她沒有燒飯,總有什麼原因,可能是因為出去找工作耽誤了。外麵人有了困難還要去幫助,有了不開心還要去勸慰,何況自己的親人!”這樣一想,你不但不會生氣,反會去安慰她幾句。

作為妻子,也應該想到:“現在靠丈夫一人在外工作養家。一天下來,夠辛苦的。自己雖然下崗不開心,但不能影響大家的情緒。應該及時向丈夫解釋:今天因為有事沒有燒飯,真對不起!我馬上去燒。”

如此一來,雙方不但不會出現隔閡,反而感情會更加融洽。家庭和睦,共想辦法,度過難關。

一個人真誠地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自身無疑會有付出。當時看起來是吃了一些虧。然而,因為別人得到了你的恩惠,一定會心存感激。以後你有了困難,別人也會幫助你。

雖然我們有時在報上看到,某人被幫之後,怕承擔責任,悄悄溜了。但這樣的畢竟是少數。重要的是,你幫了別人,並不隻是被幫助的人感激你,周圍看到聽到的人,都會對你產生好感。這就是一筆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