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聶榮臻“疏散”時為何不去鄭州(1 / 1)

聶榮臻“疏散”時為何不去鄭州

秘聞

1969年10月17日,林彪發出了《關於加強戰備、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的緊急指示》。

18日,聶榮臻在電話上向周恩來報告:劍英通知我,戰備疏散去的地方是鄭州。

我對那裏的地形不熟,既然是準備打仗,還是去河北省好,過去在那裏打了十多年仗,各方麵情況熟,真要打起仗來,還可以起點顧問作用。

第二天,周恩來答複,聶榮臻改去河北省邯鄲市。

盡管聶榮臻不相信會發生針對中國的大戰,但他還是認真做了打仗的準備,隨身帶了戰爭時用過的馬褡子、煤油燈、蠟燭等應急用的物資。

因為張瑞華、聶力去了外地五七幹校,丁衡高分配到某地山溝裏工作,他隻帶上孫女和3名工作人員,於10月22日到了河北省南部城市邯鄲,住在市委交際處一號樓。

聶榮臻在邯鄲最關心的是戰備問題,他多次聽取駐軍領導彙報戰備情況。

在他的房間裏掛了一張大地圖,標明邯鄲地區的駐軍、民兵的駐地和兵力等情況。

他對邯鄲軍分區和駐軍某師的領導說:“戰爭一來,糧食、被服、武器裝備不要集中放在倉庫裏,要盡快分散到各地,以便打起仗來就地取給,現在就要製定疏散計劃。”

盡管邯鄲地區隻有駐軍1個師,大量的是民兵和少量地方武裝,但他就戰爭一來,部隊和民兵應如何組織,如何部署,如何機動等問題提出了意見,並整理成文字,一式幾份,分送給當地黨、政、軍負責人。

聶榮臻很關心當地農業生產的先進典型成安縣何橫城大隊,多次去參觀訪問,總結他們科學種田的經驗。

此外,他在邯鄲參觀了棉紡廠、鋼鐵廠、光學機械廠、陶磁廠、水泥廠、峰峰煤礦等多處廠礦企業,有的單位還去過多次。

利用這個機會,他盡量深入實際,多了解情況。

聶榮臻不服邯鄲當地的水土,逐漸得了皮膚病,奇癢難忍,經常癢得睡不著覺,從手腳部位開始,逐漸遍及全身,雖多方延醫服藥,北京也送了些藥去,都沒有效果。

1970年2月11日,經周恩來批準,他回到北京治病,結束了邯鄲之行。

摘自《聶榮臻的非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