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十月:對心態的感悟(1)(3 / 3)

她開始教書的時候,是在明尼蘇達州雙穀的一個小村裏,然後漸漸升到南達科他州奧格塔那學院的新聞學和文學教授。她在那裏教了13年,也在很多婦女俱樂部發表過演說,還在電台主持談書本和作者的節目。她寫道:“在我的腦海深處,常常懷著一種怕完全失明的恐懼,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我對生活采取了一種很快活而近乎隨意的態度。”

後來在她52歲的時候,一個奇跡發生了。她在著名的梅育診所施行一次手術,使她能比以前看得清楚40倍。一個全新的、令人興奮的、可愛的世界展現在她的眼前。

她現在發現,即使是在廚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讓她覺得非常開心。她寫道:“我開始玩著洗碗盆裏的肥皂沫,我把手伸進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我把它們迎著光舉起來。在每一個肥皂泡沫裏,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閃出來的明亮色彩。”

今日感悟

一切的美好生活,不取決於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能夠發現和感受美的心靈。在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你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

第9天 窗外的世界最精彩

比爾大學畢業後,應征入伍,被派遣到英國海軍第七陸戰隊第五特遣隊。

就在比爾興衝衝地前去報到一周後,還沒等他充分欣賞和享受加州迷人的海灘、和煦的陽光,他所在的部隊便奉命開赴沙漠地區,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對比爾來說,這次訓練既令他興奮又令他緊張。興奮的是可以領略沙漠美麗的風光,緊張的是他不知道即將開始的生活是什麼樣。

然而,初見廣袤沙漠的喜悅和興奮,也就在他的內心停留了那麼兩三天,便被嚴酷的生存訓練課所吞噬。

比爾躺在自己挖的沙窩裏,一分一秒地忍受著耐力訓練給他帶來的孤寂與焦躁。他想找個人聊一聊,可他離最近的列兵約翰也有30米遠,他們無法交談;他想睡一會兒,可又怕毒蛇和沙塵暴的突然襲擊,他感覺眼前漫天的黃沙仿佛是一台榨油機,正一點一點將他內心的那份堅強與自信榨幹。

然而,這一切隻是他們這次訓練的開始。

就在他來到沙漠的第15天,他給他的父親——一位陸軍將軍寫了封信,希望父親能利用他在軍界的關係將他調離特遣隊。

之後,等待便成了他每日軍營生活中惟一的希望。

一周後,他接到了父親的來信,父親在信中隻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納粹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間狹窄的囚室裏關著兩個人,他們惟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裏那扇一尺見方的窗口。每天早上,他倆都要輪流去窗口眺望外麵的世界:

一個人總愛看窗外的天空,看藍色天空中的小鳥自由地翱翔。另一個人卻總是關注高牆和鐵絲網;前者的內心豁達而高遠,後者的心裏卻充滿了焦躁與恐懼。

半年後,後者因憂鬱死在獄中;前者卻堅強地活了下來,直到獲救。

同樣的環境為什麼孕育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還有什麼事情比一個人每天努力地活下去更了不起呢?還有什麼能夠比一個人每天早上醒來,看見早上的陽光、藍天,更令人愉快呢?如此一想,比爾的心中豁然開朗。

接下來的訓練中比爾的內心仿佛又充滿了活力,他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並在那次艱苦的訓練中,因表現出色而獲得嘉獎。

今日感悟

人生中,確實會有許多問題困擾著我們,不同的是,同樣的困境中,有的人失敗了,有的人卻成功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問題就在於有人隻希望脫離苦海,有人卻希望獲得應付問題的能力。

第10天 學會放棄

有這樣一個天才麵包師,自打一生下來,就對麵包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聞到麵包的香氣就如醉如癡。

長大後,他如願以償地做了麵包師。他做麵包時,要有絕對精良的麵粉黃油;要有一塵不染、閃光晶亮的器皿;打下手的姑娘要令人賞心悅目;伴奏的音樂要稱心宜人。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醞釀不出情緒,沒有創作靈感。

他完全把麵包當作藝術品,哪怕隻有一勺黃油不新鮮,他也要大發雷霆,認為那簡直是難以容忍的褻瀆。哪一天要是沒做麵包,他就會滿心愧疚。饞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隻能去買那些粗製濫造的麵包了。他從來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卻出人意料地好,蓋過了所有比他更聰明、更迫切賺錢的人。

還有一個藥鋪老板,幼年時父親因抓不起藥而命赴黃泉,他發誓要開一個樂善好施的藥鋪。當了老板之後,他不改初衷,童叟無欺,貧富不二。

他還自學成才,專給沒錢看醫生的人開方子。一些藥界行家見此大搖其頭:一副敗家子作派,不賠本才怪!然而他的生意卻日漸紅火,蓋過了所有比他更會降低成本、更精明強幹的人。

今日感悟

世間的許多事情都如此,當你刻意追逐時、它就像蝴蝶一樣振翅飛遠;當你摒去表麵的凡塵雜念,為了社會,為了他人,專心致誌於一項事情時,那意外的收獲已在悄悄等侯你。

第11天 袁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