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十月:對心態的感悟(2)(1 / 3)

前幾年,中國女學生袁和為了理想,不畏艱難,與命運和病魔抗爭的故事經校方的宣傳與介紹,在哈佛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許多學生激動地說:“太令人感動了……”“袁和是好樣的,她給了我勇氣……”校方利用這一契機,進行座談,舉辦演講,教育學生向袁和學習,為了知識和理想,不要懼怕任何困難,並且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袁和是一位來自上海的姑娘,為了能出國深造,她一邊在街道工廠裏靠糊紙盒賺錢,一邊學習英語。她憑著頑強的毅力,通過了托福考試,被馬薩諸塞州蒙特·荷裏亞女子學院錄取。但是她剛到美國才兩個月,就被醫生診斷為得了癌症,且癌細胞已經轉移。但是這位柔弱纖細的中國女孩子,沒有被死亡與不幸嚇倒。她說,我還想讀書,我要拿到碩士學位,這是我到這裏來的目的。

按照經驗,她隻能再活半年,想要得到碩士學位,簡直是一種美麗的幻想。袁和是清楚這一點的,但是她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堅持,我一定會勝利。”她仿佛忘記了自己是一個被現代醫學宣判了死刑的人,她拚命地讀書,把死亡當成自己生命的拐杖,倚著它,無所畏懼地前行。有一次她暈倒在宿舍裏,在冰涼的地上,她整整昏死了近10個小時。盡管她也曾膽怯過、猶豫過,痛苦難耐時,也想放棄追求,但她戰勝了自己,戰勝了人的懦弱和絕望中自卑的念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苦熬,與死神的抗爭,袁和終於穿著長長的黑色學袍,一步步走上了學院禮堂的台階,接過了院長親手頒發的碩士學位證書。教授們和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在台下為她鼓掌。人們從她身上看到了勇氣,看到了無畏,看到了人格的力量。袁和並沒有停止她生命的進程;她又決心以頑強的毅力去攻讀博士學位。但是,沒過多久,病魔便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

袁和的故事在許多大學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哈佛學報》評論說:“袁和的一生是人類關於勇氣的一課,關於理想追求的一課。我們的校訓曆年提倡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

今日感悟

不要指望別人幫助你什麼,要想實現理想,隻有靠自己不懈地努力。讓你的心永遠鞭策你前進,這是非常可貴的品質。

笫12天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台灣的巡撫劉銘傳,是建設台灣的大功臣,台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麵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麵,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隻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隻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隻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台灣巡撫。

今日感悟

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什麼輝煌的事業。希望自己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第13天 布魯諾“烹調”生活

布魯諾的妻子在他退休後不久去世了,這使他非常悲傷。此後,他每天總是坐在電視機前,一直看到睡著為止。不與人來往,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他的存在。布魯諾迅速地衰老了可他隻有65歲。

她的女兒為此焦急萬分。她記得,在她母親活著的時候,他的性情總是那麼開朗,精力總是那樣充沛,好像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難倒他似的;可現在……還有什麼東西能夠重新喚起他對生活的興趣呢?

一個周末,女兒提著一隻食品袋和一個長方形的禮品小包出現在了布魯諾的麵前。“那是什麼?”他看著那個小包問道“這是我給你的禮物,”女兒說,“你老是吃醃肉,我真擔心你會營養失調。”他打開了禮物:“是本烹調書?”“是的。”她說,“這是給初學者用的。你喜歡吃的菜肴,比如烤肉糕、實心細麵條、燉萊等等,這裏都有。”

女兒走了以後,布魯諾將這本烹調書從頭到尾地翻了一遍,然後認認真真地開始閱讀了起來。沒過多久,他就去買來了許多食物。第一次的試驗是做他最喜歡吃的烤肉糕。根據烹調書上提出的要求,他照葫蘆畫瓢地做了一遍,不料卻做得相當成功——真的,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烤肉糕,而且,更重要的,這是他親手烹調的!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烹調成了他生活的一種需要。

不久,他又不再滿足於僅僅是為自己烹調了。這時,他對自己的烹調技藝已十分自信,覺得完全可以在眾人麵前露一手了。於是,他開始邀請鄰居和朋友到自己家裏來吃飯,他烹調的一道道鮮美的菜肴果然贏得了人們的嘖嘖稱讚。他因此也經常得到鄰居和朋友們的回請,這樣,他又結識了許多新朋友。他的客人隨之也越來越多了。他買了一本又一本的烹調書,他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為他的客人端出一道新的菜肴。

烹調重新“烹調”了布魯諾的生活。他不再感到孤獨和寂寞,他又變得那麼開朗,那麼生氣勃勃了。生活對於他,又展現出了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