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 老鎖匠收徒
襄陽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為了不讓他的技藝失傳,人們幫他物色徒弟。最後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
一段時間以後,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東西。但兩個人中隻有一個能得到真傳,老鎖匠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考核。
老鎖匠準備了兩個箱子,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讓兩個徒弟去打開,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結果大徒弟隻用了不到10分鍾就打開了箱子,而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
老鎖匠問大徒弟:“箱子裏有什麼?”
大徒弟眼中放出了亮光:“師傅,裏麵有很多錢,全是金銀珠寶。”
老鎖匠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箱子裏有什麼?”
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裏麵有什麼,您隻讓我打開鎖,我就打開了鎖。”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布二徒弟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不解。
老鎖匠微微一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講一個‘信’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他必須做到心中隻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稍有貪心,登門入室或打開箱子取錢易如反掌,最終隻能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今日感悟
人以信為本,二徒弟因為信而擊敗了大師兄,這是品格的勝利。為人應該以信立身,以誠信和周圍的人相交,這樣你才能換來同樣的信任而免遭猜疑和災禍。
第2天 禁欲苦行的修道者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隻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
後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作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猶豫地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穿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裏麵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出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一隻貓之後,他又想——貓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啊!但總不能跟我一樣隻吃一些水果與野菜吧! 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頭奶牛,這樣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了。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頭奶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找到了一個可憐的流浪漢,就帶著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奶牛。
那個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跟修道者抱怨說:“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繼續演變下去,到了後來,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
今日感悟
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我們每個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會變得疲憊不堪。每個人都應學會輕載,因為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
第3天 李勉葬銀
李勉是唐朝人,從小喜歡讀書,並且注意按照書上的要求去做。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培養出了誠信儒雅的君子風度。
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從不貪取不義之財。
有一次,他出外學習,住在一家旅館裏。正好遇到一個準備進京趕考的書生,也住在那裏。兩人一見如故,於是經常在一起談古論今,討論學問,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這位書生突然生病,臥床不起。李勉連忙為他請來郎中,並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幫他煎藥,照看著他按時服藥。一連好多天,李勉都細心照顧著病人的起居飲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書生的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一天天地惡化下去了。看著日漸虛弱的朋友,李勉非常著急,經常到附近的百姓家裏尋找民間藥方,並且常常一個人跑到山上去挖藥店裏買不到的草藥。
一天傍晚,李勉挖藥回來,先到朋友的房間,看見書生氣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陣歡喜,關切地湊到床前問:“哥哥,感覺可好一些?”
書生說:“我想,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這可能是回光返照,
臨終前兄弟還有一事相求。”
李勉連忙安慰道:“哥哥別胡思亂想,今天你的氣色不是好多了嗎?隻要靜心休養,不久就會好的。哥哥不必客氣,有事請講。”
書生說:“把我床下的小木箱拿出來,幫我打開。”
李勉按照吩咐做了。
書生指著裏麵一個包袱說:“這些日子,多虧你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是一百兩銀子,本是趕考用的盤纏,現在用不著了。我死後,麻煩你用部分銀子替我籌辦棺木,將我安葬,其餘的都奉送給你,算我的一點心意,請千萬要收下,不然的話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會安寧的。”
李勉為了使書生安心,隻好答應收下銀子。
第二天清晨,書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遺願,買來棺木,精心為他料理後事。剩下了許多銀子,李勉一點也沒有動用,而是仔細包好,悄悄地放在棺木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