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據說一生寫下的詩不下10萬首!若詩論量不論質,則中國詩壇第一把交椅非此公莫屬。一次,他與文臣紀曉嵐一塊兒去白龍寺燒香,乾隆撞了一下寺中大鍾,鍾聲未歇,他“詩”句已出:“白龍寺裏撞金鍾……”紀曉嵐一聽笑出聲來。乾隆馬上板起臉:“朕詩不好耶?卿何得笑歟?”紀曉嵐回答:“因為臣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有句‘黃鶴樓中吹玉笛”,千古獨步無以為對,皇上這句不是正好與之相對麼?”其實乾隆的詩與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相比,優劣高下,一目了然。
專製時代,文人要保持風骨很難,紀曉嵐既保持了風骨,又保住了自己的腦袋,聰明!
今日感悟
伴君如伴虎,在封建專製時代尤其如此。臣下一味拍馬屁有失人格,一味直言犯上性命難保,即保持自已的風骨,又給皇上留下臉麵?確實需要過人的智慧。
第23天 路上的石頭
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國王;他懂得如何教導自己的臣民養成好習慣,他非常注重培養人民的勤勉與細心。
他常說:“如果人民隻抱怨或者期待他人幫自己解決問題,那麼好事就不會降臨這個國家,上帝隻賜福給那些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人。”
一天晚上,趁其他人都睡了,他把一塊大石頭放在通往皇宮的路上,然後躲在一邊觀察會發生什麼事情。
首先,迎麵而來的是一個農夫,馬車上載滿了穀物。
“是誰這麼粗心大意?”他邊說邊把馬車轉向,繞過石頭。“為什麼這些懶人不把石頭移走?”盡管他在不斷地抱怨其他人的懶惰,他卻碰都沒碰那塊石頭。
過了一會兒,一位年輕的戰士唱著歌走近了。他心中還想著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勇,並未看到石頭,直到石頭差點將他絆倒。他生氣地舉起劍,咆哮著責罵過路人的懶惰,竟然沒有人把它搬走。他跨過石頭走遠了。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許多人打此經過,但依然沒有人設法移動這塊石頭。
直到一天晚上,一個貧窮的青年正好經過。每天,天一亮他就到外麵幹活,非常疲憊。但是他看到了這塊石頭,自言自語:“這麼黑的天,如果有人經過這裏會被石頭絆倒的。我要把它挪開。”
年輕人開始搬石頭,石頭很大,他又非常勞累,移動起來很艱難,但是他最終還是將它移到了路的旁邊。但讓他驚訝的是,石頭移開之後,下麵竟然有一個盒子。盒子上麵寫著一句話:“送給挪開石頭的人。”他打開蓋子,裏麵裝滿了金子!
當農夫與戰士以及其他人聽到消息後,馬上聚集到曾經放石頭的地方,在附近仔細尋找,希望也能發現一塊黃金,但他們失望了。
國王對他們說:“我們經常會遇到障礙與重擔。如果選擇繞過,可能會因此失去成功的機會,逃避的代價往往是失望。”
今日感悟
機會從來都垂青有準備的頭腦。任何繞過障礙的人。其實是在繞過機會,他們所得到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24天 安插間諜
商湯準備滅掉夏桀,想讓伊尹先到夏國去觀察和了解一下情況,但又擔心夏國國君桀不相信伊尹,於是商湯想出一計。
他揚言要親自殺掉伊尹,然後讓伊尹逃亡到夏國。這樣伊尹沒有被夏國懷疑,在夏國呆了三年,從而了解了許多情況,回來報告給商湯。
商湯得到情況以後,決定起兵攻打夏桀。最後取得了勝利。
今日感悟
往往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采取強攻是難以取勝的,不妨運用一些智謀和戰略,使敵人受挫後才正麵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