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處決的前夕。哈特菲爾德終於想起了一個細節:“我那天夜裏沒有睡覺,我聽見議會大廈的鍾聲在午夜響了13下!”這實在是一個足以轟動朝野以確定能否定罪的證據。於是,法官決定暫緩執行,並命令進行一次補充調查。調查發現,那天夜裏確實有不少人聽見議會大廈的鍾聲在深夜響了13下。而且,他們都表示願意出庭作證。一位專家檢查了議會大廈的鍾後確信,那天夜裏,鍾裏的一根發條出現過異常,表示淩晨1點的那下鍾聲確實是在子夜剛敲過12下以後就立即響了起來,所以聽者無疑就會認為是鍾聲響了l3下。
哈特菲爾德重新被帶進了軍事法庭。這一次,他被宣布無罪釋放。
不久以後,哈特菲爾德成了皇家衛隊隊長,而且一直活到了100歲。按照他的遺囑,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一個醒目的數字:13 !
今日感悟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記住:細節決定成敗。隻要你在做事時,對每一個細節都能做到專注,在關鍵的時候,它不僅會把你推向成功的頂峰,還可能挽救你的一生。
第22天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一天,一個婦女帶著被瘋狗咬傷的小孩,找到巴斯德。看著小孩危險的病情,聽著母親苦苦的哀求,巴斯德的心在顫動。
他通過多年的醫學實驗發現,提取瘋狗的唾液,注入別的動物身上,就可以治愈這種狂犬病。但是,他從未在人的身上做過這種實驗。在人的身上注射狂犬疫苗,會不會有意外的危險?他猶豫了。
巴斯德又想:“但是,實驗是明白無誤的;危險又有什麼了不起?”他橫下一條心,決心治療那個小孩。他深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治療之後,巴斯德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天一亮,他就快步走到小孩的病房。出現在他麵前的是:睡得很安寧的小孩!他提心吊膽的一天過去了。整整31天過去了,小孩完全康複了!巴斯德終於征服了狂犬病。
今日感悟
盡管試驗已是明白無誤,但巴斯德還是慎之又慎細心地操作。他這種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讚揚和學習。
第23天果戈理焚書稿
果戈理的創作態度非常嚴肅。他有一個習慣,作品寫完後,要讀給別人聽,聽取別人的意見,然後再決定發表與否。
有一次,果戈理寫好了一個劇本。他很想聽聽著名詩人茹科夫斯基的意見,於是,他把茹科夫斯基請來。吃完午飯後,果戈理開始有聲有色地朗誦自己的新作。但茹科夫斯基年事已高,有一個睡午覺的習慣,盡管他認真地聽著,但眼皮還是越來越重,不自覺地打起盹來了。過了一會兒,詩人終幹睜開眼睛,內疚地望著果戈理。果戈理立即對他說:“我希望聽您的意見,而您的打盹就是最好的批評。”說著,就把書稿投入火中。
今日感悟
果戈理焚書稿,表現了他的一種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文章是教育、陶冶讀者情操的工具。應力求把經濟與社會效益結合起來,而尤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第24天全力投入到戲中
幾十年前,帕特·奧布瑞恩在紐約參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話劇演出。其中一場是詢問某件事情的場麵。一開始,是帕特與兩個怒氣衝衝的人爭執不休的表演,他們是一個通過電話和他爭吵,一個是在他桌子邊和他爭吵。
這出劇得到了各種不同的評論。後來他們劇團移到一個小劇院去演出,削減了薪水,希望演出能夠進行下去,但是前景暗淡。
很多夜晚帕特都為他所扮演的角色發愁。後來他決定稀裏糊塗對付了事,何苦為沒有前途的事情賣大力氣呢?
可是,不知怎麼的,上學時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出現在他的腦海裏:“無論幹什麼事,都要盡力而為。”
於是,在每一次演出時,他都全力投入到這場戲中。每次演完這場戲,他都是滿身大汗。有時,自己也覺得這樣幹很愚蠢。幾個月後,有一天,帕特突然接到了自稱代表霍華德·休斯的人打來的電話說:“休斯先生打算把《扉頁》拍成電影,他想邀請你參加。”
後來,這部電影的導演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了帕特:他和他的一夥朋友訪問紐約時,搞到了幾張轟動一時的戲劇的門票,可最後還是缺一張。於是休斯就穿過馬路,來看對麵劇院裏演出的《向上,向上》。
“有一場戲的確打動了我,”休斯說,“就是你在桌子邊和別人爭吵的那一幕。”結果他推薦帕特在《扉頁》裏相似的一場戲中扮演了一個角色。這就是帕特的電影生涯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