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五月:對做事的感悟(2)(1 / 3)

每個人都能獨立從事任何事,隻要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他就有權為自己去做事。他有權到世間的任何地方,能在那裏施展他的全部技藝和力量,做他喜歡做的事。在這種默契下,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權利,隻是從事的不是相同的事情。……對公民社會中人的某些直接基本權利不必給予本人。因為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而不是其他什麼。許多事應當通過社會契約來解決。

今日感悟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隻要你有本領,任何事都可以做,隻要你付出心血,不管什麼事都能成功。

第13天 “超高難度”的樂譜

一位音樂係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他翻動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穀底,他甚至不敢再彈。

已經3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

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硬、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提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常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更高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甚至還有些沮喪。

教授走進練習室。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3個月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結果發生了,連學生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超高水平的表現……演奏結束,學生怔怔地看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今日感悟

人往往願意展示自己所擅長的事,並且願意由易到難地做起,這樣難度會越來越大,壓力也越來越大,最後容易放棄。如果換種方法,從難到易做起,事情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14天 最後一問房子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

今日感悟

現實就是這樣,我們總是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巳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

第15天 有“怪癖”的作家

傑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作家。他時時刻刻留心各種各樣的事情,稍有心得便隨手記在紙條上。日積月累,這些小紙條便成了他寫作材料的重要來源。

傑克·倫敦的小紙條,內容十分豐富,有美妙的詞彙,有觀察的記錄,有生動的比喻,有名言警句等。小紙條滿屋子都是,他幹什麼都可以看到紙條。這些紙條為他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經常激發他的靈感,難怪他這麼重視這些小紙條。在家裏可以看紙條,那麼他外出時又怎樣呢?他外出時還是形影不離小紙條!他把很多小紙條放在口袋裏,隻要稍有閑暇,他就掏出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