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坎杜能源的挑戰(1 / 3)

坎杜能源的挑戰

公司

作者:張慧

作為唯一成功將重水堆商業化並進行規模推廣的公司,坎杜能源的市場開拓麵臨挑戰。其力圖在中國市場尋求突破,但也並非易事。

2014年4月中旬,加拿大外交部長會議事務秘書大衛·安德森、安大略省研究與創新廳廳長雷紮·莫偉力和加拿大核工業組織總裁羅恩·奧伯特同時到達北京。跟隨他們而來的還有一個30餘人的團隊。

這個名為“加拿大核貿易代表團”的團隊,成員來自十五個加拿大重要核能組織。此行主要目的是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

對於此次中國國際核工展,加拿大可謂重視有加。就在核工展開幕的前一天,加拿大代表團的媒體公關活動就已開始,且在接下來的連續幾天中,舉辦了多場有關加拿大核能展示與交流的活動,分別邀請了不同性質的媒體、中國核電企業代表和專家。

加拿大對於中國核電市場的期待,不言而喻。此次到達中國的團隊名單中,既有核電企業,包括設計、設備、燃料製造以及其他核服務公司,也有和核電相關的政府部門,為本國企業背書。

在多場加拿大核能展示與交流的活動中,始終不得不提及的,是對坎杜能源公司(Candu Energy,以下簡稱“坎杜能源”)的介紹和討論。這家CANDU反應堆的設計商和原始設備製造商,在加拿大的核電事業上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被稱為加拿大核電產業的“靈魂企業”。

CANDU反應堆屬於重水堆,不同於輕水堆,其以重水作慢化劑,用輕水或重水作冷卻劑。重水堆核電站是發展較早的核電站,類別不一,但目前為止,已實現商業化並且進行規模推廣的隻有加拿大坎杜能源的CANDU型壓力管式重水堆核電站。

在全球以“輕水堆”為主流堆型的背景下,作為全球重水堆技術的最重要持有者,坎杜能源是否麵臨發展瓶頸,又該如何開闊自己的市場?

小眾市場

早在1941年,加拿大核技術研發就已開始。那時,一位名為喬治·C·勞倫斯的科學家在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中設計出了世界上最初的核反應堆之一。1945年,加拿大成為第二個在反應堆中控製核裂變的國家。

1952年,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AECL)成立,兩年後,其與加拿大產業合作,開始研發第一座CANDU反應堆。

CANDU的全稱是“加拿大氘化鈾”。相比於輕水堆,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它是使用天然、非濃縮鈾作為燃料,在經過改造後也可以使用濃縮鈾、混合燃料,甚至是釷。”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與創新廳廳長雷紮·莫偉力向記者介紹說。“此外,該反應堆可在全功率運轉時添加燃料,不像其他大部分設備必須停機再添加燃料。”

根據坎杜能源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目前,加拿大擁有22座CANDU反應堆,19座已經進行全麵的投產,其中18座位於安大略省,1座位於新不倫瑞克省,均為CANDU反應堆型。這些核電機組供應約16%的加拿大電力需求。

得益於特殊的優勢,加拿大成為全球六大核電出口國之一。迄今為止,在加拿大境外有9座CANDU反應堆在運行,分別為韓國的4座、中國的2座、羅馬尼亞的2座以及阿根廷的1座。

截至目前,CANDU反應堆的全球裝機量,相當於世界範圍內核電機組容量的6.4%,加上基於早期坎杜技術開發的加壓重水反應堆(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反應堆),這一比例數字也可上升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