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守護幸福的錦囊妙計——人心複雜,小心使得萬年船(3 / 3)

馮青的方案獲得老板的認可,因為方案不是他自己的,有些細節不清楚,在執行方案時出了一點漏洞,又無法及時修正,結果失敗。後來老板得知他是搶了別人的方案後,無情地炒了他的魷魚。

在生活當中,一個再平和再善良的人,你也不能讓他聽你說他不想知道的事情,或者讓他說你知道而他不知道的事情,他可以關心和幫助你,但他絕不可能把自己最隱私的東西告訴你,除非他另有所圖。你幫了別人很大的忙,因此他對你十分感激,慢慢地,你們也交上了朋友,相互幫忙。但當你在生意場上突然有人對你產生友情時,你一定要先降降溫,冷靜視之。

剛開始,或許兩個陌生人不會顯露出過多的話語,但是俗話說得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幾次接觸之後,有些人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一些心事告知對方,還常常讓對方成為自己的傾訴對象。所謂“交淺言深,君子所戒”,千萬不要跟這種人交朋友,小心有一天他也會把你“交付”出去。

正因為人們所結交的知心朋友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交友時必須注意擇友。我們一定要明白“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既為小人所薄”的道理,君子之交淡如水,說話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且對那些有目的的朋友我們要有距離地交往,警惕突然升溫的友情灼傷自己。

任何人都應該有防備之心,對於那些相交不深的人,一定要注意別著了小人的道。當你把那些原本屬於你的珍貴情感或極富價值的信息,隨意就送給了陌生人,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很輕浮,沒有什麼自製力。

小距離才能產生大和諧

每天和你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是誰?不是你的親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公司裏的同事。他和你在辦公室麵對麵、肩並肩,同勞動、同吃喝、同娛樂。辦公室裏的距離如何把握,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同事之間過於親密,不但會像刺蝟那樣刺痛對方,還容易互相掌握對方的“隱私”,影響各自在公司裏的發展。沒有什麼會比競爭與晉升更能考驗友誼。

一名擁有過人資曆,同時嚴守公司規則的員工仍然會輕易地與晉升機會擦肩而過,這一切隻源於他所謂的朋友背後的幾句壞話。

一位姓王的朋友在這方麵就曾有過沉痛的教訓。大概是5年前,他們公司來了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老王是個非常愛才的人,便對他另眼相看,那大學生也對老王極盡奉承巴結和討好。時間一長,兩人幾乎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老王什麼事都不瞞他,甚至連自己和其他同事之間的不和也和盤托出。

後來老王漸漸感到,自己與那位關係不好的同事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關係越來越僵,甚至時常當麵出語頂撞,眼看兩人實在無法共事,上級隻好把二人調開完事。

本來,兩個人的矛盾就是因工作而起,既然不在同一個部門工作了,矛盾自然就少了許多。日子一長,兩人漸漸消除舊怨,重新搭話,老王意外地發現那位同事當初對他敵意陡增、態度突變,全是因為那個大學生在中間傳話搗的鬼。他把老王批評那位同事的話全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本人,還附帶說了許多批評老王的話。

老王如夢初醒,大呼上當,憤然去找那位大學生。誰知,大學生卻說道:“我既沒有造謠,也沒有誹謗。我是人,總有表達我自己觀點的權力吧?你可以想想,我在你麵前是否說過他的壞話,如果沒有,那就不是挑撥離間。”老王啞然無語。

痛定思定,老王也發現自己犯了無防人之心的錯誤。即使是關係再好,也要注意彼此間的距離,有些話不該讓同事知道,那就堅決不能透露半個字。

同事關係好,本是好事。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互助當然是好的,但是切記同事之間拒絕親密。

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誌趣相投外,忠誠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彼此信任、忠實於友誼是雙方的責任。

同事就不同了,你是不可能選擇同事的。所以,聰明的人切記不能對同事有過高的期望值,否則容易惹麻煩,容易被誤解。適當的距離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最美。

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似乎永遠難以琢磨。很多人在工作能力上無人企及,可人際關係卻是他們的“軟肋”。如果你也是他們中的一員,那就一定要好好領會人與人交往的適中距離。

同事之間走得太近,也是老板不想看到的現象。有的員工喜歡結交朋友,或者具有吸引力,身邊總是團結著幾個同事。如果在單位裏表現得過於親密,就會被老板察覺,並引起老板的敵視。在老板眼裏,員工應該彼此保持獨立,這樣他最容易管理。如果你身邊密切團結著幾個同事,這是老板最忌諱的。即使你沒有拉幫結派的意思,老板也認為你在拉幫結派,有跟他對抗的企圖。一旦老板對你有了這種看法,就會壓製你,削弱你的影響力。

所以說同事之間,最好保持一定的距離。即使再好,也不要太近。

人與人之間應該“君子之交淡如水”,泛泛而交而不是真情投入,做一般朋友而不是知己。當他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給予安慰;當他生病的時候,你端上一杯熱水,並真誠地問候;當他有困難的時候,你要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但不可把你的心扉完全向他敞開,將自己的隱私向對方傾訴。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隻有付出了同樣多的東西,你才可能收獲同樣多。可是很多時候,有些人偏偏喜歡投機取巧,以為自己可以不用付出任何勞動,就能等到天上掉的餡餅。

天上不會掉餡餅,這是一句對心存幻想、貪小便宜者的忠告。自古以來,人們也明白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然而當“餡餅”真的掉在你麵前的時候,不少人還是落入這美麗的陷阱。為什麼呢?有人說是因為騙子過於可恨,過於狡猾。不錯,騙子固然可恨,但他們騙人的伎倆卻不見得有多麼高明,隻要稍加分析就能發現漏洞。大多數騙子都不過是利用了人們貪圖小利和期望不勞而獲的渴望,當麵對巨大誘惑時,人們難免會對這些誘惑心存幻想,總是期望奇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於是,就抱著試試的態度走進了別人精心布置的圈套,生活中也就在不斷地上演著那麼多上當受騙的故事。

一個老太太收到了一封信,信裏有一張獎券,這個老太太就把獎券刮開,一看中了一等獎:500萬元。下麵有兌獎電話,老太太心想打個電話又沒什麼損失,於是照上麵的電話打了過去。一位女士接的電話,聽說老太太中了獎,她比老太太還高興,叫老太太出個稅,也就是500萬元的2%。老太太想比起500萬來,這10萬塊不算什麼,於是到銀行錢打到了指定的賬戶上。接著,那個什麼公司又打電話要老太太捐點錢給希望小學,一會兒又說他們搞錯了,是500萬美元,要老太太補交個稅……最後,老太太那“500萬美元”沒拿到手,反而給那個公司打了68萬元人民幣去。在68萬元交了後,老太太仍沒拿到500萬美元,老太太醒悟了,報了案。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後立即著手調查,最終把這些騙子抓獲歸案。在破案的過程中,公安人員發現受騙的人還真不少,範圍也很廣,全國範圍內都有。

其實此類騙局已經不知發生多少次了,但還是有人上當受騙。如果我們不貪小便宜,那騙子的騙術再高明,我們都不會上當的。天上掉餡餅,不是圈套就是陷阱!即使掉了,也是會砸壞你的頭!

單純人在社會上行走,如何認識陷阱、避免踏入陷阱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如果你光明正大、腳踏實地,不癡心妄想,便可避免踏入陷阱。當然,要識別、看破陷阱相當不容易,否則陷阱也就稱不上陷阱了。陷阱都經過設計、偽裝,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像獵人的陷阱,上麵都要覆蓋上樹枝草葉,讓路過的動物看不出來。

要識別陷阱不容易,但要了解陷阱的本質卻不難。製造陷阱隻有一個最高的原則,那就是利用人們的弱點。

在日常活動中,我們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人巧施手段,讓你見到有誘惑力的實物或信息,使你對他所言信以為真,或者暫時讓你得到一點實惠,吊高胃口,覺得後麵有大利可圖,而亦步亦趨地走入他的圈套。比如有很多商場借著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大肆給自己的商品宣傳打折。各類報刊的邊縫或者角落裏經常有類似簡單的廣告,而且總是承諾你能從中獲取多麼大的利益,使得那些發財心切的人上當受騙。

如果你想要避免上當受騙,就不要輕信餡餅恰好落在了自己頭上。遇到“好事”或者“好人”,千萬要當心,要經得起誘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可以得到?我有那麼幸運嗎?我得到後要付出什麼代價?有得必有失,不要貪便宜。或許失去的會比得到的更多。

年輕人要明白,世上本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便有,到口的也未必都是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