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飛衝天做老板(2)(2 / 2)

如果說單幹創業對於王傳福來說是第一次冒險,那麼決定製造汽車無疑是他冒險的瘋狂之舉。2003年,比亞迪宣布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亞迪成為繼吉利之後國內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產企業。

王傳福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他敢想敢幹、當斷則斷的冒險精神。然而,王傳福的冒險精神決非冒進和蠻幹,而是建立在他所具有的戰略眼光和深思熟慮基礎上的一種膽識和果敢。

由此可見,冒險並不等於冒進。創業畢竟不是賭博,創業家的冒險,迥異於冒進;冒險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決斷,是一種智慧之舉;而冒進隻是一種輕浮草率的蠻幹,是一種盲目之舉。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問哲學家,什麼叫冒險?什麼叫冒進?哲學家說,比如有一個山洞,洞裏藏有金銀財寶,誰都想把金銀財寶取出來。

假如那洞是一個狼窩,取寶者就是冒險;假如那洞是一個虎穴,取寶者則是冒進;假如那洞裏隻有一捆柴草,那麼,即使那是一個狗洞,取寶者也是冒進。一位企業家插話說:還可以再引申一點,即便這個洞是個虎洞,如果你注意觀察分析,摸清洞裏老虎的數量及出入規律,或者你有誘虎出洞及製伏老虎的智慧,照樣可以把寶貝取出來。

這個故事什麼意思呢?它的意思是說,冒險是這樣一種東西:你經過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東西值得你得到。否則,你就是冒進,死了都不值得。因此,創業者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係,要區分清楚什麼是勇敢,什麼是無知。無知的冒進隻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你的行為將變得毫無意義。

瞅準時機,另起爐灶

人生充滿了選擇。凡是成功的創業者,在其人生的旅途中,很少有能一步登天的。他們憑借著機智與眼光,在充滿困頓與挫折、失敗的環境中做出扭轉乾坤的決定,終於柳暗花明,攀登上事業的頂峰。

據說,機會之神全身赤裸,滑溜溜的極不容易抓住,隻是他光禿禿的頭上有一小撮頭發,人們僅能在它轉身的瞬間及時抓住它的頭發,才能把它留下。

因此,要想獲得機會之神的青睞,必須把握轉瞬即逝的機會,當機立斷,運用你所擁有的決斷、智慧,勇敢地迎接時代的挑戰。

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的創業經曆,就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點。

牛根生生於內蒙古,據說當年他從鄉下被賣到城裏僅值50元錢。那個時候無論是誰都不會料到,今天的他身價竟然會上漲幾千萬倍。老牛白手起家,在伊利集團從一名洗瓶工幹起,在伊利做到了副總裁的位置。但是由於功高蓋主,他受到了總裁鄭俊懷的處處打壓。

此時的牛根生已經基本具備了自主創業、另立門戶的主客觀條件。

1999年,牛根生毅然離開了伊利,創立了蒙牛集團。作為乳業的後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營銷手段實現了快速增長。2002年,蒙牛的銷售額突破21億元,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舉躍升至第4位。

2003年“蒙牛”借助“神五升空”的出色營銷,銷售額再次翻番,達到近50億元?

老牛的成功,在於他把握機遇、當斷則斷的魄力和迎接挑戰的勇氣。

當然,要想創業成功,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所麵臨的問題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你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的素養外,更要有整體性的策略性思考。既不能被眼前的壓力所懾服,又不能被利害關係所迷惑,而要秉持公平、客觀的態度做應有的理性分析。因此,有自己獨到的“見識”

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三洋電機的創辦人井植歲男生前常說的一句話,就道出了決斷者應有的見識眼光。他說:“以自己經營事業的立場去觀察東西,或者去思考事物的話,則事業是不會有所突破的,應該站在更高一層來觀察事物。”

井植當初毅然離開鬆下另起爐灶,投入市場已經過度飽和的車燈業,但他卻口出驚人之語,立誓要在幾年內建造一家年產兩百萬個車燈的工廠。然而事實上,當時的十六家工廠所生產的十萬個車燈都銷售不了。

原來井植看到當初大多數的日本人都以自行車代步,如果沒有車燈,夜晚行車將很不方便,所以他判斷車燈將成為必需品。再者,車燈市場小是因為產量太小,規模不大,以致價格太高,所以導致消費者駐足不前,市場因而打不開。

後來,果然在井植建廠四年後,兩百萬的目標就輕易達到了。

由此可見,要想創業成功,必須具備洞察潛在市場的敏銳眼光。然後在洞悉市場前景的基礎上,迅速而果斷地出擊,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搶占市場。

總之,如果你想創業做老板,一要有迎接挑戰的勇氣,二要有捕捉機會的眼力,三要有當斷則斷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