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導演所掌握的是一部進行藝術生產的大機器,它的部門很多,構件也很複雜,它的每一個部門或構件,在整個機器運轉中的地位和作用並不都是平等的,對待它們不能持平均主義態度,應該有主有次,區別對待。戲曲導演要想有效地調配綜合藝術當中的各種藝術成分,在綜合的藝術創造過程中很好地調動和發揮各種藝術的特殊作用,就必須有完整的導演構思。
四、使演員的表演創造能形成完整、統一的演出形象
戲曲導演創造“演出”的任務,主要是依靠演員的藝術創造來完成的。導演要引導演員去深入挖掘劇本深刻的內涵和人物豐富的內心生活,去發現劇本中的思想礦藏,以此作為演員創造形象、表達思想的基礎。導演要想很好地指導演員創作和處理表演藝術的問題,要想使演員的表演創造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演出形象,表達統一的主題思想,沒有周密的導演構思是無法進行的。
五、幫助演員找準貫串行動,理清貫串行動線索
“貫串行動”是主要人物的基本意向。把主要人物在實踐和衝突中的態度、行動、目的連接成一條線,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物行為的發展邏輯,人物的意向就顯現了,貫串行動和貫串行動線也就明確了。這條線是從主要人物身上尋找的,自然也是全劇的貫串行動和貫串線。把對立人物在事件和衝突中的態度、行動、目的梳理一下,也就看出這一方麵人物的行為發展邏輯,反貫串行動也可以明確了。以黃梅戲《天仙配》為例,這部戲有六場,作為該劇主要人物的七仙女在劇中各個場次的事件中采取了這樣的態度和行動:第一場——思凡、下凡;第二場——托媒、求婚、勸郎;第三場——辯誣、逼約;第四場——求援、織絹、交絹;第五場——贖身、盼歸;第六場——抗旨、吐實、護郎、留箋。劇中主要人物的作為,代表了一個劇的意向。七仙女的貫串行動線就是全劇的貫串行動。圍繞著這條貫串行動線開展行動的是董永、七仙女、土地神、槐蔭樹。反貫串行動就是維護封建禮教、打擊迫害窮苦百姓並阻撓其反抗。圍繞反貫串行動開展行動的有傅員外、傅公子、天將,玉皇大帝作為背景人物雖沒有出場,但是他的淫威已經暴露在場上。我們把《天仙配》的最高任務確立為:“要做命運的主人”。
《天仙配》中的人物貫串行動是始終不變的,也是較容易確立的。誠然,也不是各個戲都是這樣,在一些戲中,由於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的變化,貫串行動也發生了變化。如《秦香蓮》一劇,秦香蓮攜子千裏上京尋夫,不料丈夫陳世美棄妻再娶,招為駙馬,非但不認妻兒,竟命家將韓琪殺害香蓮母子。韓琪基於義憤,將母子三人放走後自刎。秦香蓮痛恨陳世美滅絕人性,至包拯處告狀。秦香蓮自進京找到陳世美之後,卻厄運驟起,秦香蓮的貫串行動也從“尋夫”轉為“告狀”,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作為戲曲導演要全力以赴幫助演員找準貫串行動,理清線索,才能在導演的統一構思下體現人物性格。
一名專業的戲曲導演,切記不能以他那不受約束的幻想為出發點來進行藝術創造。不能養成一種“任性的”導演氣質,那樣就會使自己陷於主觀主義的泥坑中去。個別的、分散的、偶然的即興設計不能稱為導演構思。一名專業戲曲導演,必須遵循戲曲藝術的規律,加上自身創新觀念的建立與自我形式的獨特性表現相呼應,才有可能成為完美的導演構思。
作者單位:安徽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