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淮軍
1862年3月,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支持組建“淮軍”。淮軍剛成立時有6500人。但是這支軍隊配備了洋槍洋炮,又增加了大量的兵源,所以戰鬥力還是可以的。李鴻章的淮軍先是在上海附近對抗太平軍,後又配合湘軍在蘇、浙等地進攻太平天國。
1862年6月,淮軍孤軍奮戰,與太平軍在上海進行了三次惡戰,李鴻章親臨前線指揮,成功守住了上海,頓時令中外人士對淮軍刮目相看。
11月18日,淮軍乘勝發起收複蘇、常戰役,常熟太平軍守將駱國忠投降。太平軍派重兵前來對付李鴻章的淮軍,經過反複激戰,淮軍最終攻克常熟、太倉、昆山等地。第二年七月,李鴻章手下悍將程學啟率兵直撲蘇州城下,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率軍自天京往援,與淮軍大戰於無錫大橋角,結果淮軍又一次戰勝太平軍。
李鴻章高興萬分,下令繼續進兵。不久又攻克常州,蘇南地區的太平軍基本被肅清。
1865年4月24日,負責剿撚的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全軍覆沒於山東菏澤,僧格林沁陣亡。這件事對清政府的震動很大,清廷馬上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北上剿撚。同時,任命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負責調兵、籌餉等後勤事宜。由於湘軍大部已裁撤,因此曾國藩北上率領的多為淮軍。當時撚軍正值勢旺,曾國藩對淮軍不是完全了解,加之很難有效指揮淮軍,因此出師不利,屢遭敗績。清廷見此情形罷免了曾國藩欽差大臣之職,由李鴻章繼任,率領淮軍繼續與撚軍作戰。
1866年10月,撚軍分為東西兩支主力。賴文光、任柱在中原地區活動,為東撚軍;張宗禹進入陝西聯絡回民起義,為西撚軍。1867年6月東撚軍經河南進入山東,被李鴻章的淮軍圍困於黃河南岸、運河東岸的一處狹窄地區,撚軍多次突圍失敗,任柱被奸細殺害。第二年1月,賴文光被俘,自此,東撚在山東全軍覆沒;西撚在張宗禹的率領下一度逼近保定,給當時的京師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正在這個時候,連日大雨,撚騎不能奔馳,淮軍乘機將撚軍圍困在魯西北。最終憑借優勢兵力大破撚軍,撚軍全軍覆沒,張宗禹不知所終。鎮壓撚軍起義以後,淮軍勢力越來越大,李鴻章的勢力也遍及了長江和黃河一帶。
興辦洋務
晚清的洋務運動是李鴻章一生當中做過的一件重要事情,他因此被當時的窮酸讀書人唾罵;也因此被當時的功判之徒吹捧。
李鴻章通過帶兵作戰總結出一條規律:清軍同敵人作戰,往往數倍於敵,仍不能勝,其根本原因在武器不精,如能使火器與西洋抗衡,必能大勝於敵。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求富”為旗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1867年,江南製造總局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製造槍炮彈藥外,也製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製造局。後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
1870年,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接管原由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局,並擴大生產規模。這樣一來,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另一個是左宗棠、沈寶葆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李鴻章始終堅信:“練兵以製器為先。”隨後,在引進西方設備進行近代化生產的實際操作中,他又總結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製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製器之器與製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
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麵的困難,洋務派又鼓勵倡導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1872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就是李鴻章開辦的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剛成立買輪船3艘,5年後,輪船招商局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其後,在其後的近二十年間,李鴻章先後創辦了很多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