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不能成為交往高手,就會隨時遭遇尷尬(1)(3 / 3)

列別德“這頭魯莽的公牛”,把自己估計得太高了,他真以為在這個世界裏,除了他是“救世主”外,別人都是無能之輩。

他掄起大牌把上下左右的同行們揍了個夠:他攻擊切爾諾梅爾金政府的經濟政策不是維護國家利益,而是有利於某些“勢力集團”;他指責總統辦公廳主任丘拜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想充當俄羅斯的“攝政王”;他又阻撓葉利欽總統任命前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巴圖林擔任負責高級軍職任免機構的領導人;他一再攻擊庫利科夫,而且要其“引咎辭職”;最後,他又和以前的好友、國防部長羅季奧諾夫吵翻了,他指責羅季奧諾夫對空降部隊進行改革是“企圖消滅空降部隊”。這個目中無人的家夥在議會,在黨團到處樹敵,他誰也看不起,而且野心勃勃。他剛擔任安全會議秘書,就要求擴大安全會議的職能,還起草了新章程,以國家安全為由,把自己的手伸進外交、經濟等領域。他還不知天高地厚,提出增設副總統的職位,毫不掩飾他要當二號人物的企圖。他居然對德國《明鏡》

周刊記者說,他“不一定要等到2000年才成為葉利欽的接班人”。後來,葉利欽檢查心髒有病,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韙,要求總統“暫時”下台,表示“總統有病就應交出權力”,還準備競選總統,同科爾紮科夫一起,組建競選班子……誰還能容忍這樣一頭“公牛”在克裏姆林宮裏亂闖胡鬧呢!所以,庫利科夫組織反擊是有充分的“群眾基礎”的。庫利科夫空穴來風地說列別德正在組織由5萬名軍人組成的“俄羅斯軍團”的特種部隊,是“為發動悄悄政變做準備”等罪名,雖無確鑿證據,但委實地道出了列別德的同行們的共同心病。葉利欽在1996年10月初發表電視講話,指責“有些人”

以總統生病為理由,謀私利,搞小動作,急於“換總統像”。

這表明,葉利欽已經不能容忍列別德了。果然,在10月17日,葉利欽在電話講話中撤消了列別德的一切職務,其罪狀的第一條就是列別德在未征得總統許可的情況下,采取了一些有損國家利益的行動,破壞了領導班子的團結。葉利欽引用了克雷洛夫著名的寓言說:國家的集體領導應該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來工作。可現在成了“天鵝、蝦和梭魚”———各行其是(寓言講天鵝等共拉一輛大車,天鵝向上飛,梭魚朝水中遊,蝦卻往岸上爬,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大車還是紋絲不動,而使他們分開的正是“天鵝”,“列別德”在俄語中恰好是“天鵝”的意思)。

列別德縱有萬般才華,也輸定了。

他在這121天的時間裏的種種表現足以說明他從政經驗不足,還不成熟,出言不遜,樹敵太多,不具備一名政治家應該具備的素質。

在評論這事件時,柯維引用了戴爾·卡耐基的一句名言:

“在影響一個人成功的諸多因素中,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他的專業知識。”

無論在學校、官場還是商業界,一個人如果把同學、同事或同行作為競爭的死對頭來看待,一方麵,他會整天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之中。也許你會想:“他現在比我厲害,我一定要還以顏色,一定要超過他,打敗他,讓他向我認輸。”如果你帶著這種心態進行競爭的話,可能會不擇手段,運用奇招異術攻擊對手,即使贏得勝利,也可能禍及雙方的人際關係,傷了大家的和氣,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而且以戰勝他人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未免太低估自己的潛力。而另一方麵,假如對方是很強的競爭者,你一直無法超越他、戰勝他的話,那麼你可能感到非常沮喪和失望,甚至會想出一些消極的方法來傷害對方。這樣你的情緒發展會更為糟糕,報複的代價畢竟是太大了。

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給自己樹立太多的敵人,常言道:多個朋友多條路。與其樹人為敵,不如化敵為友,這樣,我們的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巧言一生受用不盡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改變了自己平凡的命運。

說話是人們每天生活的主要內容,從早晨睜開眼睛開始,一天中的每件事都必須用語言來推動。因此語言在人們生活中是最簡單、最平凡也是最重要的事。正因語言與人們息息相關,所以說話的技巧就顯得尤其重要。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殺了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群臣在這個時候,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都無法確定。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卻心中不服,議論紛紛。在封賞勉強確定之後,對席位的高低先後又起爭議,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70次傷,而且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當排他第一。”劉邦因為在封賞時已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許多給蕭何,所以在席位上難以再堅持,但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