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不能成為交往高手,就會隨時遭遇尷尬(1)(2 / 3)

·在椅子上深坐的人,在心理上占了優勢,甚至念念不忘要居高臨下。

·在椅子上淺坐的人,有意表示恭順,但在無意識之間,卻想表示自己對於對方的話很感興趣。

·坐在椅子上立刻蹺起二郎腿的人,內心懷有不輸給對方的對抗意識。

·坐在椅子上蹺起腿的女性,有意吸引男人關心自己的容貌。

(2)根據話題洞察對方心理

交談時,雙方所關注的話題,則更能反映他的興致所在。

請看:

·有些人的話題太偏重自己、家庭或職業的事情,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傾向,也是自我中心主義者。

·有些人非常想要探聽對方的真相,這是有意明白對方的缺點,期待能進一步控製對方的意思。

·有些人對於別人的消息傳聞特別感興趣,這種人很難獲得真正友誼。所以,他內心非常孤獨。

·有些人會憤憤不平地埋怨待遇低微,其實,有很多人因為對工作不熱心,才會將這種內心的動機轉化在待遇低微的借口上。

·有些人不斷譴責上司的過錯和無能,事實上是表示他自己想要出人頭地的意思。

·有人借著開玩笑,而常常破口大罵或者指桑罵槐,這是有意將積壓內心的不滿,設法爆發出來。

·喜歡在年輕人或部屬麵前自吹自擂的人,乃是不能適應職務,或者趕不上時代潮流。

·有人根本忽視別人的談話,而喜歡扯出與主題毫不相幹的話題,這種人懷有極強的支配欲與自我顯示欲。

·有人一直談論會場的話題,而不喜歡別人來插話,這表示他討厭自己屈居在別人的控製之下。

·有人把話題扯得很離譜,或者不斷改變話題,這是表示他的思考不夠集中,以及不懂得邏輯性的整理方式。

·有人不願拋出自己的話題,反而努力討論對方的話題,這種人懷有寬容的精神,而且頗能為對方著想,不失為坦蕩蕩真君子。

(3)根據說話方式洞察對方心理

除了話題,說話的方式也是你觀察對方內心的工具。請看:

·有人說話的速度忽然比平常緩慢,那就表示對對方懷有不滿或敵意的意思。

·說話的速度忽然比平時加快,那就表示對方有弱點存在,或者表示說話的內容不確實。

·凡平時沉默寡言的人,忽然變得能言善辯,那就表示他內心含有一種想被人知道的秘密。

·說話聲調很高昂的人,表示他自己任性的性格。

·有人說話的抑揚程度非常激烈,大部分屬於自我顯示欲很旺盛的人。

·說話很果斷的人,對於談論的內容滿懷堅定的信心。

·無緣無故小聲說話的人,主要是對於事情缺乏信心,大部分都帶有女人的性格。

·希望把一種話題拉得很遠,故意說個沒完,這是害怕別人提出反駁的證據。

·有意立刻得出結論來的人,也是害怕別人提出反對的表示。

·有人不斷把視線脫離說話者,或撥動手指,這表示對於話題已感到厭煩了。

·反複探詢對方所說的話意,這是很有耐心,而且也是好奇心很旺盛的人。

·一麵仔細傾聽,一麵點頭稱是,這是認真聽話的證據。

·一麵聽話,一麵點頭,但不把視線集中於說話者的身上,那就表示他對於話題不發生共鳴。

·表示太多不必要的點頭,或者胡亂答話的女人,大部分對對方談話的內容都不太明白。

通過這些交談,較全麵地了解到對方的各方麵的情況,才能使他人給你辦事作好鋪墊。

別給自己樹敵太多

一個給自己樹敵太多的人,如果不是獨裁者,那麼他便是傻子。給自己樹敵,就是給自己添堵,而多交一個朋友,辦起事來便多一張通行證。

一個人的意見相左的敵人越多,那他的事業就越難以發展,他的人際交往也就越失敗。

無論是偉人、名人還是平常老百姓,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敵人———和自己意見、觀點、性格都相反的人。誌不同、道自然也不合。

1996年6月,在俄羅斯大選中爆出了一個大冷門:列別德單槍匹馬競選總統,獲得了15%的選票,名列第三,後來,葉利欽為了蟬聯總統,將列別德招至麾下,委以安全會議秘書和總統國家安全助理的重任。這使支持列別德的選民轉而支持葉利欽,使葉利欽在第二輪選舉中奠定了勝局。於是,列別德名聲大震,成了政壇的大紅人。連葉利欽都預言:列別德將成為2000年的俄羅斯總統。

可是,就是這位政壇紅人,在10月17日,被葉利欽撤銷一切職務。僅僅121天,這位被稱為“明星政治家”的人被攆出了克裏姆林宮。列別德怎麼那麼快就從權力高峰上跌落下來,原因何在呢?

有人說他是禍從口出,有人說他權力欲太強,兩種說法都對,而且是互為表裏,表麵看是禍從口出,實質上是他野心太大,要讓總統、總理下台,攪亂了克裏姆林宮的政治平衡。

列別德的下台,主要起因在和50歲的內務部長庫利科夫的爭吵。庫利科夫得到葉利欽的支持,又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的盟友,他是克裏姆林宮中參與決策車臣戰爭的“強硬派”。

但是,當列別德一進入克裏姆林宮,把手伸向庫利科夫權力範圍內時,庫利科夫當然就和他發生了對抗。列別德雄心勃勃,獨自同車臣反政府力量達成了在車臣停火和俄軍撤出的《哈薩維尤爾特協議》,這個舉動使他獲得了一定的聲望,但他處理獨斷,引起庫利科夫巨大的反感,他堅決反對從車臣撤軍,認為這樣做將導致戰爭車臣化,會搞亂俄羅斯南部局勢……列別德針鋒相對,還把車臣戰爭責任推給庫利科夫,還認為庫利科夫判斷失誤,根本不配當內務部長,並要他辭職。列別德還要葉利欽在他和庫利科夫兩人之間做出選擇:“有他無我,有我無他”。矛盾一下子便激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