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安徽省綠色技術創新的成果情況。2010年安徽省綠色科技萬人技術成果成交額52.96元,排名全國第18,萬名就業人員發明專利擁有量0.33件,全國排名第28,萬名R&D活動人員科技論文數2450.02篇,全國排名第20。安徽省每年在綠色市場的合同數起伏不大,占全國比重在2%左右,總金額數是呈上升趨勢的,占全國比重約在1%。按照以上數據看來,安徽省的綠色創新成果並不突出。
五、安徽省在綠色技術創新方麵的優勢和劣勢
安徽省水資源、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在綠色技術創新上,安徽省注重能源的節約和汙染治理,有較好的企業基礎,有一批能夠帶動創新的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大集團。安徽省的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9位,位於中部第1位,創新潛力全國第3,創新環境優勢比較明顯。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增長率一直名列前茅,設計能力在全國排名第6位,另外綠色技術創新的投入經費較高,具有較好的創新前景。同時,合肥還是全國唯一的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在教育方麵,安徽擁有以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為主的高等院校,有包括中科院電子集團在內的科研機構,因此在技術創新方麵具有一定優勢。
從綜合來看,安徽省在綠色技術創新方麵並沒有非常明顯的短板。需要注意的是,安徽省的知識獲取能力長期處於比較薄弱的狀態。東部開放和西部開發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安徽發展的勞動力優勢、能源優勢,產業優勢並未能充分顯現。安徽的人才資源麵臨著東部的強勢吸引。長三角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區域之一,吸納人才等生產要素的能力很強。安徽的區位特點是直麵長三角,導致本省人才資源流失現象較其他省份比較嚴重。另外安徽水資源利用效率並不高,並且開發上有一定的滯後性,水質有輕度汙染。
六、安徽省綠色技術創新的對策
綠色技術創新是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社會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改善現狀的不足之處,取得綠色技術創新的進一步發展,才能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注重能源保護和開發。充分、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發展節約能源、的新型技術,減少資源浪費,力求降低自然資源的耗竭速度,鼓勵可持續的消費方式,注意控製人口數。同時還要注意開發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加大新能源的發展,形成具有一定規模、體係完善的新能源產業,盡可能地用可再生、無汙染的能源代替傳統能源,減輕環境壓力。
鼓勵企業技術創新。作為綠色技術創新的核心主體,企業的創新能力十分重要。形成一批“綠色領先”企業有針對性地進行招商,並通過這些核心企業促進安徽省綠色技術產業的發展。“綠色領先”企業能意識到可持續發展對企業發展的戰略性意義,能將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提升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層麵,從而取得商業成功。這類企業由於產業影響力和號召力巨大,因此對一個地區發展綠色技術通常有較大促進。同時,應注重產學研相結合,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很好地應用到企業生產當中去。
實施科教興皖戰略。安徽省本身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並且人才素質較高。但是,安徽的區位特點直麵長三角,人才資源環境麵臨著東部地區的強勢吸引,導致本省人才資源流失現象較為省份嚴重。實施科教興皖戰略,充分發揮的教育優勢,提高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和造就專門人才。與此同時,政府應采取一係列針對人才流失的政策,如針對回鄉創業人才的貸款政策、免稅政策等,以加強省內人才儲備能力。
建立適應市場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係。國家應在信貸、稅收、融資和政府采購等方麵,對綠色技術創新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完善排汙收費製度,發揮出約束刺激的作用,從而建立能夠全麵反映社會環境成本的價格體係,使得資源比價合理化,同時向企業征收環境稅等。這些政策體係的建立和實施,可以使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在經濟方麵更具吸引力,對企業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另外,我國還沒有完善的環境保護法,現有的關於綠色技術創新的法律規定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環保機構的執法地位也不夠明確,必須要對現行某些過時的法律法規進行改革,建立起完整且有執行力的法律係統。
參考文獻:
[1]安徽統計年鑒(2008-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2012.
[2]袁淩,申穎濤,薑太平.論綠色技術創新[J].環境導報,2000,(6).
[3]陳國玉.綠色技術創新研究[D].南昌大學,2008.
[4]鍾書華.我國綠色技術創新的現狀分析[J].科技導報,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