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聲巨響,全船劇烈地搖晃起來。緊接著,船體發出了嘎吱嘎吱的聲響,桅杆和纜繩相扭結著,發出陣陣的斷裂聲。一棵樹嘩啦一聲倒在了船首,另一棵樹倒在了前桅旁邊,樹葉颯颯做響,甲板上到處是泥土,斷裂的樹枝、樹皮和樹脂的氣味與海風的氣味混雜在一起,使人感到似乎大海上冒出了一片森林。船長本能地命令右轉舵,但船頭卻突然一下子翹了起來,船也一動不動了。船員們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顯然,船是擱淺了。
天終於亮了,船員們終於看清大海上確實有兩個神秘的小島,“聯盟”號在其中的一個小島上擱淺了,而另一個小島約有150米長,它是一塊筆直地直插海底的礁石。
好在船的損傷並不嚴重。船長吩咐放兩條舢板下水,從尾部拉船脫淺。船員們在舢板上努力劃槳,一些人下到小島使勁推船,奮戰了兩個多小時,“聯盟”號終於脫險。
“聯盟”號緩緩地駛離小島。兩個小島漸漸地消失在人們視野之中。這一場意想不到的險惡遭遇,使全船的人都膽戰心驚。精疲力竭的船員們默默地琢磨著這一難解之謎。
“聯盟”號剛一抵達菲律賓,船長蘇納斯就向有關方麵報告了他親身經曆的這次奇遇。當地水道測量局等有關單位的人員聽後說,在這片海域從來也沒有發現過島嶼。其他船上的水手們也以懷疑的態度聽著“聯盟”號船員的敘述。顯然,大家都認為這是“聯盟”號船員的集體幻覺。
船長蘇納斯不想與他們爭辯。他決定在返回時再去尋找這兩個小島,記下它們的準確位置。開船後兩天,理應見到那兩個小島了,他卻什麼也沒有見到。他們在無邊的大海上整整轉了6個小時,還是一無所獲,兩個小島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蘇納斯雖有解開這個謎的願望,但他不能耽擱太久,也不能改變航向,隻好十分遺憾地駛離了這片海區。
海中自轉小島
1964年,從西印度群島傳來了一件令人瞠目的奇聞:一艘海輪上的船員,突然發現這個群島中的一個無人小島,竟然會像地球自轉那樣,每24小時自己旋轉一周,並且一直不停。這可真是一件聞所未聞的怪事!
這個旋轉的島嶼是一艘名叫“參捷”號的貨輪在航經西印度群島時偶然發現的。當時,這個小島被茂密的植物覆蓋著,處處是沼澤泥潭。島很小,船長卡得那命令舵手駕船繞島航行一周,隻用了半個小時,隨後他們拋錨登島,巡視了一番,沒有發現什麼珍禽異獸和奇草怪木。船長在一棵樹的樹幹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登島的時間和他們的船名,便和隨員們一起回到了原來登島的地點。
“奇怪,拋下錨的船為什麼會自己走動呢?”一位船員突然發現不對勁而大叫起來,“這兒離剛才停船的地方差了好幾十米呀!”
回到船上的水手們也都大為驚異,他們檢查了剛才拋錨的地方,鐵錨仍然十分牢固地鉤住海底,沒有被拖住的跡象。船長對此滿腹狐疑,心想這是不是小島本身在移動呢?
這件奇聞使人們大感興趣,一些人聞訊前去島上察看。根據觀察結果,一致認為是小島本身在旋轉,至於旋轉的原因,就眾說紛紜了。比較多的人認為,這座小島實際上是一座浮在海麵上的冰山,因潮水的起落而旋轉。但真相究竟如何,當時誰也不能斷言,隻好留待科學家們去研究了。
過了不久,這座怪島又從海麵上消失,不知所終。
“死亡島”與“死亡之角”
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東部的哈利法克斯約百公裏洶湧澎湃的北大西洋上,有一座令船員們心驚膽顫的孤零零小島,名叫塞布爾島,“塞布爾”一詞在法國語言中的意思是“沙”,意即“沙島”。這個名稱最初是由法國船員們給它取的。
據地質史學家們考證,幾千年來,由於巨大海浪的猛烈衝蝕,使得此島的麵積和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最早它是由沙質沉積物堆積而成的一座長120公裏、寬16公裏的沙洲。在最近200多年中,該島已向東遷移了20公裏,長度也減少了將近大半。現在東西長40公裏,寬度卻不到2公裏,外形酷似狹長的月牙。全島一片細沙,十分荒涼可怕,沒有高大的樹木,隻有一些沙灘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此島位於從歐洲通往美國和加拿大的重要航線附近。曆史上有很多船舶在此島附近的海塔遇難,近幾年來,船隻沉沒的事件又頻頻發生。從一些國家繪製的海圖上可以看出,此島的四周,尤其此島的東西兩端密布著各種沉船符號,估計先後遇難的船舶不下500艘,其中有古代的帆船,也有近代的輪船,喪生者總計在5000人以上。因此,一些船員懷著恐懼的心情稱它“死神島”。
在西方廣泛流傳著有關“死神島”的許多離奇古怪的神話傳說,令人聽而生畏。“死神島”給船員們帶來的巨大災難,促使科學家去努力探索它的奧秘。為了解釋船舶沉沒的原因,不少學者提出了種種假設和論斷,例如,有的認為,由於“死神島”附近海域常常掀起威力無比的巨浪,能夠擊沉猝不及防的船舶;有的認為,“死神島”的磁場迥異於其鄰近海麵,且變幻無常,這樣就會使航行於“死神島”附近海域的船舶上的導航羅盤等儀器失靈。然而,更令人稱奇的,要數距“上帝的聖潭”僅40公裏的巴羅莫角,這個錐形半島被人們稱為“死亡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