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情懷 紅袖添香
我一直在想,這紅袖添香,添的是什麼香?是紅袖添得翰墨香,還是紅袖添得脂粉香,抑或是紅袖添得米飯香……但總之,是一派溫馨,幾許浪漫的才子佳人狀。
那才子者,如屈原、如李白、如杜甫、如蘇軾,但這幾位才高八鬥者,一生的時光裏,大部分是獨行俠,被罷、被貶、被流放,他們顛沛流離的人生中,孤獨成為他們向山川日月尋詩覓詞的佐證,以至於後世的小女子們,多半會歎惋,若能早生千年,定為其夜半添香,做個紅粉知己。
以這樣的邏輯推斷,這紅袖者應泛指有教養有慧心,所謂知書達理的清麗女子。男子苦讀三更,女子端茶送夜宵,百般嗬護者為其一。男子精研詩書,女子輕吟共和者為其二。男子苦思冥想,女子細言點撥者為其三。此等美意者,古亦有先例,像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像趙明誠與李清照,像趙孟頫與管道昇,俱為千古佳話。
也許是隔了太長的距離在看古人,也許是傳說得太詩意,以至於我們以為“紅袖添香”的時代早已走遠。
其實,這紅袖添香是兩人世界的事情,這樣的美麗日日在延續,隻是這個時代,這樣的美麗純屬個人隱私。但前幾日,我去參加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文化考核時,遇見了兩對夫婦,便又讓我猛然想到了“紅袖添香”這個古老得有些陌生的詞。
前往合肥參加文化考核及現場創作的作者共有六十一位。遼寧的武威和安徽的一位獲獎提名作者,都是攜妻前往。武威是近年來常獲獎的作者,他之所以攜妻進考場,是因為他的腿腳行動不很方便,妻子陪考主要是給他牽紙,研墨。安徽銅陵的那位作者是因為聽力和說話較常人要弱,讓妻子陪同主要是擔心聽不見清考官的意思,而答錯題。
此二位妻子皆樸實幹練,照顧自己的先生是無微不至。我的那位安徽同鄉,進考場前就囑托他妻子找我,因為他是寫小楷的,希望我以後能在技法上給他一些指點。我們彼此客套了一番。之後,他妻子自言自語地說:他能寫到這樣已經很不簡單了,我一直在鼓勵他。
我微笑著看他們,心底其實蠻被他們感動。我看了一下他遞給我的名片,名片上寫著他曾用二年零九個月的時間,用微楷抄寫《紅樓夢》。有那麼一瞬間,我的腦海裏閃過那人靜坐案前抄書,妻子一旁相伴的場景。真的不容易!
考試結束後,王亞洲約請了一般友人一起吃飯,其中便有武威夫婦,他們言談不多,席間大家舉杯互敬,他妻子一直靜靜地微笑著,偶爾會給武威夾菜,整個晚餐從六點到九點,我都不曾聽到他妻子說一句話,就這麼默默地以愛相伴,直到他們相互攙扶著上車回賓館。看著他們的背影,我心裏特感動。
因為忘了帶名片,我答應第二天用手機短信告訴武威我的電話和地址。短信發出之後,我很快收到了回複,在武威一小段真誠的話語之後,我看到了“武威、秀秀”的落款。心底再一次被一種溫馨感動。
原來,紅袖添香的故事浪漫的隻是表麵,更多的真實應該是彼此攙扶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