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無堅守,必定不成功(2)(1 / 3)

有一次,巴黎不幸被暴民控製,政府部門很恐慌,因為他們都不敢信任自己的屬下。當時有個人自告奮勇說:“我知道有個年輕人很有能力,很勇敢,他肯定能製伏那暴徒。” “快叫他來,快叫他來!”這個年輕人就是拿破侖。他來了,不僅製伏了那暴徒,也征服了那些政府官員,最終他當上了法國皇帝,並征服了整個歐洲。

人生的成功很大部分都和意誌力有很大關係,任何影響或是削弱意誌力的事情都會影響成功。意誌是可以培養的,並且很容易成為人們的習慣。人要學會如何形成堅定強大的意誌,讓漂泊的生活穩定下來,而不再像一片枯葉一樣被風吹得到處亂跑。“人缺少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努力的決心和意誌,以及清晰的目標。”

對約翰·雷登來說,促使他始終堅持與貧困和沮喪作鬥爭的是他對知識的無限渴求。他是蘇格蘭牧羊人的兒子,每天赤腳、獨自走6到8英裏路去上學,這就是他所接受的全部學校教育。他對教育的極度渴望促使他開始反抗貧困,幾乎沒有任何障礙能夠阻攔他為自己的目標努力。每當他發現個小書店,就好像發現了寶藏一樣無比興奮,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貪婪地汲取書中的養分來澆灌他對知識的饑渴之心,每每沉醉其中總是廢寢忘食,任何事情都不能使他放棄學習和進步的念頭。對他來說,有機會看書或是聽講座就是人生的全部需求。不到19歲時這位原本看似“毫無前途”的放羊小夥子對希臘語和拉丁語的熟練掌握就讓愛丁堡的教授們都對他刮目相看。

盡管雷登不懂得任何醫學知識,但聽說政府部門要為一位外科醫生招一名助手時他馬上就報名參加了。隻有6個月就必須上任,任何事情都無法嚇退雷登,最終他驕傲地獲得了這個職位。瓦爾特·司考特認為雷登是對堅持的意義的最好例證。後來司考特還幫雷登打點行裝,送他坐船去印度赴職。

韋伯斯特在進入達特茅斯大學學習之後還是很窮。有一次一個朋友告訴了他一個擦靴子的好方法。他回信說:“非常感謝!可我的靴子問題很大,不是光擦擦就好的。它們不僅會進水,還會進豆子和砂石。”盡管如此,韋伯斯特還是成了世界級的偉人。悉德尼·史密斯說:“韋伯斯特就是個真實的幻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像他那樣偉大。”卡萊爾評價韋伯斯特說:“隻要一看見他,就很想支持他,即使要與全世界為敵也在所不惜。”

史蒂芬·傑拉德的一生好像一直好運連連,不管他做什麼,在別人看起來好像老天都在暗中幫他。

作為一個不會說英語的外國人,又矮又胖,長著一張令人反感的臉,還有一隻眼睛失明;這樣的狀況非常不妙,傑拉德要成功確實很難。不過,他卻從未放棄希望。他13歲時開始去做船上的男服務員;之後的9年中,他一直往返於波爾多和法屬西印度群島殖民地之間。他享受在海上的每時每刻,還很好地掌握了航海技術。

八歲時,他第一次發現自己有一隻眼睛失明了。他的父親認為他這輩子肯定成不了什麼大事了,因此就送他的弟弟們去上大學,而傑拉德卻沒受什麼教育,隻是會簡單的讀寫而已。發現自己失明,父親又忽視自己,同是兄弟卻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感到委屈、懊惱,這一切使得他痛苦不堪。

當他在費城開始自食其力時,什麼能賺錢他就做什麼。從雜貨到廢品不管什麼買賣他都做。他賣紅酒和蘋果汁,賺了一大筆錢。從此以後,他做任何生意都賺錢。

他從不懷有僥幸心理,他的計劃和安排都是經過仔細、嚴謹的規劃的。他給外國港口的船長們寫信時總是精確地描述他們應當走的路線,並給予明確、詳細的指導。他總是有預見性地作出係統化的安排,從不把重要的事情推給別人做。指導別人的時候,他總是非常精確、嚴格,不允許任何人不按他的指令行事。他常說那些船長們如果不聽他的指令,也許某一次可以僥幸幫他節約成本,但是99%都會給他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