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3 / 3)

眾大臣大聲附和:“皇上說得是,太後用人得當,英明,英明啊!”

武則天:“列位愛卿請到外麵,我還有一些東西要給大家看看。”眾大臣不知武則天要幹什麼,都麵麵相覷。

武則天和李旦帶領眾大臣,站在殿前的台階上。張虔勖率領著一隊翊衛,押著幾個被俘的叛將過來。張虔勖:“啟稟太後、皇上,這是從揚州押來的幾名叛將,請太後和皇上處置。”

武則天一笑,看看李旦:“皇上,你看怎麼處置啊?”

李旦討好地媚笑著:“兒臣全聽母後的意思。”

武則天滿意地笑了:“哦,皇上還是挺孝順的啊?”

幾個大臣附和:“是是,皇上仁孝,是社稷之福啊。”

武則天興致勃勃:“這樣吧,我今天要讓這幾個反賊幫我認個字,認得出的,就撿回一條命。”

李旦和眾大臣附和:“太後隆恩,太後隆恩。”

幾個叛將橫站成一排,麵向武則天。武則天一揮手:“開始吧。”

武則天話音剛落,忽然從宮門上飄下一條巨大的紅色布幔,上麵寫著個比人還高的黑色大字:曌。眾人都抬頭望了一眼,有的臉上現出痛苦之色,有的則很茫然。李旦呆呆地看著這個大字,閉了閉眼睛。那幾個叛將也是表情各異,但大多是輕蔑和不屑。

武則天走到最邊上的那個叛將麵前,笑吟吟地問:“你認識這個字嗎?”叛將搖搖頭,哼了一聲。

武則天:“認不出?那太可惜了。”武則天說著,轉臉對向第二個叛將:“你呢?你該認識這個字吧?”

叛將:“不,我也不認識。”

武則天笑了,自言自語:“那倒是,這個字是不好認啊!”

第三個叛將聽了武則天的話,突然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武則天皺皺眉頭:“你笑什麼?”

這個叛將輕蔑道:“我笑你太愚蠢了,根本就沒有這個字。”

武則天一點也不生氣,打量著這個叛將,微微一笑:“哦,你看上去像個讀書人,難怪你這麼自信啊!”

叛將:“我是個讀書人,我讀了這麼多年書,從來沒見過這個字,所以不用認了。”

武則天又笑了一笑:“是嗎?真的沒這個字?”

武則天把目光轉向李旦:“皇上,你認得這個字嗎?”

李旦戰戰兢兢:“……請太後賜教。”

武則天:“好啊,現在我就教給你們,這個字啊,是曌,日月當空為曌。”

李旦:“是是,日月當空為曌。”

武則天:“這世上,從來是日升月落,一個管白晝,一個管夜晚,但我就是喜歡讓日月同輝,這個世界唯有光明!”

李旦:“唯有母後這樣的氣魄和胸襟,才造得出這樣與日月同輝的字啊!”

武則天:“這個字皇上認識了,列位愛卿,你們認識了嗎?”

大臣們齊聲:“認識了。”

武則天又來到那幾個叛將麵前:“這一下,你們也認識了吧?”

那幾個叛將被武則天的氣度所折服,胡亂地點著頭:“認識了,認識了,我們都認識了。”

武則天:“認識就好!起來吧,我饒你們不死。”

那幾個叛將驚呆了,接著連連磕頭:“謝太後隆恩,謝太後隆恩!”

武則天:“都回家去吧,大唐再也不要內亂了。”

那幾個叛將站起來,感激涕零:“太後如此寬宏大量,天下百姓有福了啊!”一隊翊衛帶著那幾個叛將下去了。

李旦頗為感動地看著這一幕:“母後慈悲為懷,讓孩兒不勝感動啊!”

武則天:“哦,天下需要安定,老百姓需要安定,這場內亂是該結束了。”

李旦和眾大臣:“是是,太後。”

武則天:“聽說,徐敬業逃跑了。”

張虔勖:“徐敬業帶著家眷往海陵方向潛逃。李將軍正在追擊。”

武則天:“那就把他抓住,帶到這裏來,讓他也來認一認這個字。當然了,如果他死了,那就把他的腦袋帶到這兒來吧。”

張虔勖:“是,末將明白。”

武則天:“還有那個駱賓王,昭告天下,能把駱賓王送到洛陽來的,朝廷賞銀千兩,但不要人頭,要活的。”

張虔勖:“是!”

徐敬業謀反不成,企圖攜家眷逃亡高句麗,途中,被他手下的將軍殺害,以向朝廷謝罪,但駱賓王始終杳無音訊。

一張張緝拿駱賓王的圖形告示在城門、衙門前張貼,民眾紛紛湧來觀看。

武則天寢宮前,武則天在宮女的陪同下走出宮門。

上官婉兒過來:“啟稟娘娘,查到駱賓王最近做的一首詩。”

武則天:“哦。……看看。是不是反詩啊?”

駱賓王站在海邊,吟誦著詩篇:“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武則天:“他還是有恨啊!……下詔各地,不用查找駱賓王了。讓詩人安靜一點,多做些好詩留在人間吧。”

上官婉兒:“娘娘恩德。”

上官婉兒說著跟武則天來到禦花園,花池內,一池的魚兒在爭食戲水。

武則天:“天下太平,我也偷得半日閑。都累壞啦!”

上官婉兒:“臣知道太後的苦衷,現在的皇上太懦弱了,要治理天下,讓大唐富強起來,他是萬萬做不到的。”

武則天:“是啊,旦兒是太懦弱了,皇帝這樣沒主張,不是百姓之福啊。”

上官婉兒:“太後,有一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武則天:“說吧。”

上官婉兒:“太後有雄心壯誌,何不放手大幹一場?”

武則天推心置腹:“我也想啊,多少年前,我就提出了《建言十二事》,推行新政,現在更需要新政啊,把大唐從上到下來個嶄新的變革。”

上官婉兒笑了:“娘娘真有激情啊,嘻嘻。”

武則天:“婉兒,你別笑,我已經想過了,我明天就改,先從改名兒開始,怎麼樣,啊?”

上官婉兒:“什麼名兒?”

武則天:“他們不是討厭女人嗎?我偏偏把朝廷裏的三省六部改成我們女人喜歡的名兒,啊?哈哈哈哈。”

乾元殿上,武則天和李旦並排坐在龍椅上。

上官婉兒在宣讀詔書:“太後旨意,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改尚書省為文昌台,改中書省為鳳閣,改門下省為鸞台……”

眾大臣麵麵相覷,低聲議論:“鳳閣、鸞台?朝廷怎麼成了閨閣了?”

武則天眼裏地掃視了一眼眾大臣,大臣們馬上鴉雀無聲了。

上官婉兒接著念:“改吏部為天官,戶部為地官,禮部為春官,兵部為夏官,刑部為秋官,工部為冬官。欽此。”

眾大臣:“太後聖明,太後聖明。”

武則天:皇上以為如何?

李旦哭笑不得:“鳳閣鸞台,春夏秋冬,什麼都有了,很好,很好。”

武則天:“真的很好嗎?”

李旦:“真的很好,母後是個浪漫的人,父皇曾對兒臣說過,母後最喜歡的是花,鮮花。以後這皇宮裏麵,就是個大花園了。”

東宮書房內,李旦鄭重地寫下《辭皇帝書》。竇妃看見了,大驚:“皇上,你這是怎麼啦?”

李旦:“朕這個皇上不能當下去了。”

竇妃:“為什麼?皇上你這樣小心謹慎,在母後麵前誠惶誠恐,難道還……”

李旦痛苦地搖搖頭:“朕這樣懦弱的人,隻會讓母後看著心煩,朕已經感覺到了,母後有很大的雄心,她又要推行新政了。”

竇妃:“那又怎麼樣?她難道要廢了你?”

李旦:“不用她廢,朕還是主動提出來吧。她今天當著眾大臣麵前說的那些話,分明是在提醒朕啊。”

竇妃:“皇上,你再想想,你這樣上書給母後,萬一讓別人覺得是你……”

李旦一凜,猶豫了:“是啊,萬一讓別人說朕是逼宮,這不是更讓母後下不了台嗎?”

竇妃:“所以啊,皇上你要慎重啊。”

李旦歎息:“唉,做皇上難,不做皇上更難啊!”

竇妃:“皇上——”

李旦又拿起筆來:“別說了,朕還是向太後上《辭皇帝書》吧。”

《辭皇帝書》呈到了武則天手中。武則天看了看,交給了上官婉兒:“皇上的《辭皇帝書》,你看看吧。”

上官婉兒接過辭書,觀看起來:“皇上寫得言真意切啊!”

武則天:“你說,我該允準嗎?”

上官婉兒:“娘娘,難道要召回廬陵王嗎?”

武則天:“你說呢?”

上官婉兒:“皇上不做皇帝,那娘娘自己做吧。”

武則天沉吟:“我能做嗎?”

上官婉兒:“能。”

武則天:“那我要打破天下之禁忌,要破了男人們立的戒條了。”

上官婉兒:“那就破吧,隻要娘娘自己想做皇帝,就做吧。”

武則天:“那,你還是要把我放在火爐上烤啊!”

上官婉兒:“不,把反對娘娘做皇帝的人都烤了吧,烤他們不是烤娘娘。已經烤得差不多了。不順眼的,都被索元禮、周興弄到大理寺、禦史台監獄裏去了。”

武則天:“不是我想做皇帝啊!是我的幾個兒子管不住祖宗留下的江山啊!怎麼一個個的都沒有帝皇之相呢?”

上官婉兒:“為天下臣民的安寧和富裕,臣奏請娘娘登基。”

武則天:“我倒要看一看,我這個女人能不能管好千裏江山、萬萬臣民。我就不信,他們男人管得,我們女人就管不得了呢?不管他千年青史、身後罵名了!難得來一趟人世,帝皇之位,隻是咫尺之遙了;萬丈高峰,我退下來就是深淵,登上去,就是……日月光照了!”

上官婉兒:“是的,娘娘。”

武則天提筆在《辭皇帝書》上寫下:“不允。”

上官婉兒:“娘娘?”

武則天:“不著急,現在還不是時候呢。”

上官婉兒:“那等到什麼時候呢?”

武則天:“等到老天答應的時候。”

上官婉兒:“老天?”

武則天:“太宗皇帝為什麼要殺我你知道嗎?”

上官婉兒:“知道,是聽信了李淳風的話,說唐三代後,有武氏滅唐……”

武則天:“不光是李淳風,還有一本書,叫《宮廷秘錄》……”

上官婉兒:“這本秘錄裏麵也這樣說嗎?”

武則天意味深長:“是啊,老天要出奇事了,往往不會隻是一樣啊!”

紫宸殿內,武則天坐在台上,上官婉兒站在她身邊,眾大臣站在殿下。

薛懷義:“臣與東魏國寺發明法師找到了《大雲經》,經書上說……”

武則天打斷:“還是讓發明大法師給眾愛卿們說說吧。大法師,您請。”

發明和尚:“貧僧遵旨。”文武百官愣愣地看著和尚。發明和尚舉起經書,讓群臣看:“《大雲經》,全稱為《大方等無想大雲經》,裏麵記載天女淨光的故事,‘佛告淨光天女言,天女將化成菩薩。即以女身當王國土’。”

武則天:“是嗎,這麼說,女人可以做皇帝的了?”

發明和尚:“不但能做皇帝,還能化為菩薩。”

武則天:“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啊!”

丘神跑進殿來:“娘娘陛下,娘娘陛下,現在洛陽宮天空飛來無數隻紅鳥啊!”

武則天:“真的,那眾愛卿們,快看看去,看看去。”

抬眼望去,被染紅了的無數鴿子及各種鳥在空中飛翔,蔚為壯觀。群臣簇擁著武則天走出大殿,看滿天紅鳥飛翔。

武則天:“哎呀,這是怎麼回事啊?哪來這麼多紅鳥啊!”

文武百官也都傻眼了,武承嗣笑眯眯地觀看著,似早有所料。

武承嗣:“天降祥瑞,娘娘陛下吉祥!”

群臣賀:“娘娘陛下吉祥!”

武則天:“啊呀,真好看。”

李旦捧著黃綾跪在武則天麵前:“兒臣再請辭皇帝,請求母後登基為皇帝,兒臣請降為皇嗣,並請改母親之姓為武。”

武則天:“啊呀,我為大唐都操碎心了,都老了、老了,還要讓我操心嗎?你們都好狠心啊!都不讓我歇歇了啊!”

武三思帶著一幫民眾代表跑來:“娘娘陛下,娘娘陛下!”

武則天:“這、這……”

武三思:“這是全國各地赴洛陽請願的百姓代表。”

百姓們跪下:“九州百姓!請娘娘陛下登基為皇帝!女皇陛下萬歲——”

群臣跪下:“臣等請娘娘陛下,登基為皇帝!女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笑了:“啊呀,民意不可違啊!那就依了你們吧。”

萬象神宮,金色的旗幟林立,迎風飄揚。一條長長的紅毯鋪向殿門口,兩邊跪著兩排文武百官。武則天著天子專用的全套袞冕服飾,在儀仗隊的引領護送下氣宇軒昂地向神宮走去——

宮廷的樂手吹打喜慶的樂曲。兩排歌手唱著《登歌》:“禮容盛。尊俎列。玄酒陳。陶匏設。獻清酒。致虔潔。王既升。樂已闋。降蒼昊。垂芳烈。”

武則天威嚴地走去,多少年的夢想,今天才化成了一片輝煌!是喜是悲,或許隻有她一個人知道……

武則天步入大殿,走向那張特製的更加華麗的龍鳳椅,緩緩坐下。

群臣叩首:“神皇陛下萬歲——”

則天門外,武則天在群臣陪同下,在城樓上向百姓們招手致意。城樓下的廣場上是洶湧的人的海洋。

城樓下不時傳來雄渾的喊聲:“女皇萬歲!女皇萬歲!女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激動:“繁榮富強,國泰民安,大周帝國萬歲——”

雄渾的喊聲:“女皇萬歲!女皇萬歲!女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笑得依舊是那樣的嫵媚:“萬歲——”

雄渾的喊聲:“女皇萬歲!女皇萬歲!女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萬歲萬歲萬萬歲——”

終於,武則天成為前無古人的女皇帝,改大唐為大周。

這一年,武則天六十七歲……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