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比弗利山的玫瑰公墓,新添了一座黑色大理石墓。
葬禮後,女兒張閭瑛和女婿陶鵬飛遵照母親“雖不同生,但要死後同穴”的遺囑,親自在於鳳至的墓旁造一空穴,以留給於鳳至心中永遠的丈夫張學良。
張學良在1991年第一次來美國探親時,見到的隻有深愛自己的於鳳至的墓碑。他們之間有遺憾,有感慨,是造化弄人,還是情深緣淺?他們終究沒有那段化蝶的愛情。
兩個深愛自己的女子接連離去,張學良現在真正地陷入了孤獨的絕境,他會時常回憶過去,那些年的腥風血雨、悲歡離合、顛沛流離,會時時回憶和一荻之間發生的故事,很多事記不清了,已經記不清了,但是依然能感覺到心痛和深深的絕望。沒有人可以再陪在他身邊了,沒有人。
一荻故去之後,張學良在夏威夷過著寂寞的生活,他的生活再無波瀾,平靜中透著疼痛與衰老的氣息。他是真的衰老了,步入末路的那種衰老。
然後,他便真的步入了末路。
美國當地時間2001年10月14日20時50分,少帥張學良在夏威夷平靜謝世,享年101歲。
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無論是一段曠世的戀情,還是關於曆史厚重的真相。這位曆史上的風雲人物,他走過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生命曆程,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無奈,太多太多的悲歡,太多吸引我們卻始終不為人知的真相。
塵埃落定,死者已矣,他,隻是一個傳奇,讓世人傳頌。
獲知張學良逝世的消息後,時任中共中央領導人當天向張學良的親屬發去唁電:“張學良是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先生的卓越功勳和愛國風範,彪炳青史,為世人景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張學良先生。”
2001年10月23日,張學良的葬禮在檀香山的博思威克殯儀館隆重舉行。
張學良的遺體安放在紫銅棺中,銅棺上麵覆蓋著鮮花。
在宗教儀式莊嚴肅穆的氣氛中,來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位各界人士向張學良的遺體告別。受中國政府的委托,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臨時代辦人員參加了葬禮。他在率中方人員向張學良遺體告別後,代表國家領導人和中國政府再次對張學良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並向張學良的親屬致以慰問。
然而,他是功臣還是罪人已經不重要了,無論是稱他為千古功臣,還是稱他為千古罪人,他一生背負著爭議,自己卻並不在意。正如他自己所說,他不是什麼功臣,也不是什麼罪人,他隻是做了自己想做的,該做的。
我更願意把他看成一個普通人,一個傳奇的普通人。
這些年,張學良逝世後的這些年,關於他的各種評價、影視作品和書籍不在少數,他與趙一荻的傳奇愛情,他發動“西安事變”扭轉曆史,他半生戎馬半生幽囚,是啊,他太傳奇了。可是,他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會魯莽也會害怕,可是他的勇氣、熱血與愛,是我們無法企及的。就像他能成就一段化蝶的愛情,他亦能成就一段曆史的進步。
透過書卷,我們更願意看到一位軍人,在複雜的政治生涯中,始終保持本真,追隨本心,他是殺人無數的軍閥,是風流倜儻的紈絝子弟,是招蜂惹蝶的情場浪子,卻也是戰功赫赫的少年英雄,用情至深的情聖,舍棄小我的民族英雄,他是如此傳奇,卻始終不失最樸素的初心。
我們也願意看到一段愛情,經曆了風花雪月,度過了烽火硝煙,綻放得轟轟烈烈,耐得住山中孤寂。歲月最好的洗禮,我們見證一段厚重的曆史背景中,一對戀人,從繁華到平淡,從富貴到貧窮,從青春到衰老,就這樣,不理世俗,相伴一生。
他不是最優秀的將軍,他也曾打過敗仗,也曾失去家園,可是他亦可以為了國家放棄一切;他不是最完美的情人,他愛的,或者說愛過的,不止一個女子,可是陪伴他一生的趙一荻,他願意讓她成為與自己相伴生生世世的妻。
足矣。
他的功過褒貶,其實並不重要,關於他,關於一荻,我們已知的真相,他們是偉大的人,平凡而偉大。一個為了國家置個人生死榮辱於度外,一個為了愛情置世俗禮教於度外,勇敢而追求本心的人,他們忠貞而永恒的愛情,我們知道這些,足矣。
往事如煙,那些美好的故事,卻在每一頁書香中成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