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拖越久,兜裏的光洋越來越少;能找的熟人都找了,能嚐試的路子都嚐試過了。終於,有一天下午,一股海濤般的狂躁頃刻間吞噬了他!他一反往日的溫文爾雅,像一頭暴怒不已的獅子,拚命地吼叫。他摔碎了旅館裏的茶壺、茶杯,燒毀了寫了一半的手稿和書,然後給遠在北京的沈從文先生寫了一封訣別信。信郵走後,他拎著一瓶老酒來到大街上。他邊迷迷糊糊地喝酒,邊思考一種最佳的自殺方式。他一口口對著嘴巴猛灌燒酒,內心裏湧動著生不逢時的蒼涼……晚上,幾個相熟的朋友找到他,他已趴到街側一隅醉昏了。
還沒有從自殺情結中解脫出來的汪曾祺很快就接到了沈先生的回信。沈先生在信中把他臭罵了一頓,沈先生說:“為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地,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是沒出息!你手裏有一支筆,怕什麼!”
沈先生在信中談了他初來北京的遭遇。那時沈先生才剛剛二十歲,在北京舉目無親,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就夢想著用一隻筆闖天下。但隻讀過小學的沈先生最終成功了,成為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大作家。讀著沈先生的信,回味著沈先生的往事和話語,汪曾祺先是如遭棒喝,後來一個人偷偷地樂了。
不久,在沈先生的推薦下,《文藝複興》雜誌發表了汪曾祺的兩篇小說。後來,汪曾祺進了上海一家民辦學校,當上了一名中學教師,再後來,他也和沈先生一樣,成了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
心靈處方:
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隻會活出兩種結果:要麼就此消沉滅亡,要麼激發心靈,奮勇而起。倒底怎樣?
一切由你自己選擇。
記住:人生最大的不幸是自己敗在自己手裏。
漁夫的誓言
有這麼一個故事——
古時有個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可他卻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愛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實際,八頭牛也拉不回來,將錯就錯。
這年春天,聽說市麵上墨魚的價格最高,於是便立下誓言:這次出海隻捕撈墨魚。但這一次漁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隻能空手而歸。回到岸上後,他才得知現在市麵上螃蟹的價格最高。漁夫後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隻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螃蟹上,可這一次遇到的卻全是墨魚。不用說,他又隻能空手而歸了。晚上,漁夫抱著饑餓難忍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於是,他又發誓,下次出海,無論遇到螃蟹,還是遇到墨魚,他都要去捕撈。
第三次出海後,漁夫嚴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撈,可這一次墨魚和螃蟹他都沒見到,見到的隻是一些馬蛟魚。
於是,漁夫再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趕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饑寒交迫地死去。
這當然隻是一個故事而已。
世上沒有如此愚蠢的漁夫,但是卻有這樣愚蠢至極的誓言。
有個孩子挺聰明,平時成績也不錯,他父母就一廂情願地發誓,孩子將來一定要考上一流大學,非清華、北大不讀。結果,孩子壓力越來越大,臨近高考,引發嚴重的神經衰弱症,連續幾個月,每天睡不到4小時。成績如何,可想而知。
心靈處方:
許多時候,目標與現實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必須學會隨時去調整。無論如何,人不應該為不切實際的誓言和願望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