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歐洲的最後一戰 第一節 向柏林市中心突進(3 / 3)

不得不說,德軍的抵抗極為頑強,給蘇軍造成了一定損失,不過,由於蘇軍具有巨大的兵力和兵器優勢,並且使用了較為恰當的強擊群戰術,德軍的抵抗據點依然被蘇軍小分隊一個接一個拔除,蘇軍的進展比較順利。

在蘇軍以軍事手段剿滅德軍的同時,蘇軍的政治部門還通過宣傳手段,來促使德軍放下武器投降,以便減少德軍抵抗的強度,以減少蘇軍傷亡。

比如,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的第7政治部,向柏林空投大量傳單發動宣傳攻勢。蘇軍政治部通過其中一些傳單奉勸德軍士兵:“繼續戰鬥下去是沒有什麼希望的,走進蘇聯的監獄是活命的唯一方式,你們根本不值得為法西斯政府送命。”另外一些傳單是“安全通行證”,據說,拿著這種傳單的德軍投降者,不僅可以免於一死,甚至可以享受減少刑期的待遇。

戰後,蘇軍的政治部宣稱,他們的宣傳攻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因為在柏林投降的德國人中,有50%持有“安全通行證”之類的傳單。

柏林攻防戰期間,蘇軍政治部一共印發666萬張傳單,其中有500萬張通過空投形式散發,另外的166萬張則通過德國平民,和被暫時釋放的德軍戰俘穿越火線送入城中。

德國平民和戰俘進入城中,先將傳單分發給德軍士兵,再勸導對方不要再為希特勒賣命,投降還可以活下來,見他們的家人。

防守柏林城的部隊中,隻有黨衛軍和希特勒青年團的官兵,是真心擁護希特勒而保衛柏林的,德國國防軍官兵則是由於宣誓向希特勒效忠而盡力保衛柏林,至於戰鬥力最差的人民衝鋒隊官兵,大多數是因為納粹政府的脅迫才參加柏林戰役。

基本上,隻要人民衝鋒隊的官兵得到明確的保證——蘇軍並不會因為他們臨時參加德軍而遭到嚴酷對待,他們馬上就會投降。他們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滿足,蘇軍釋放的德軍戰俘通常會帶來“特別通行證”,並保證如果他們持有此證件並且早些投降,就隻會受到相對較輕的處罰。於是,人民衝鋒隊的官兵們立即丟棄配發給他們的武器,穿越火線向蘇軍投降。

一般而言,蘇軍釋放的德軍戰俘往往會帶回數量超出他們自身很多倍的新戰俘,蘇軍政治部見宣傳戰如此成功,立即釋放更多戰俘到柏林去開展策反工作。

不得不承認,蘇軍的策反行動的確很有收獲,不過蘇軍政治部也不可能招降所有德軍,要想攻克柏林最終還是要靠軍事行動,這一點兒蘇軍政治部非常清楚,所以拿下柏林還是要依靠蘇軍戰鬥部隊。

蘇軍的戰鬥部隊在攻擊柏林市區時,在非中心城區遇到的阻力比較小,而越接近柏林的市中心,德軍的抵抗就越激烈,蘇軍的推進速度也隨之緩慢下來。為了支持強擊群作戰,蘇軍1萬多門火炮每隔一段時間就同時發炮射擊,轟擊德軍陣地。而塗著紅色五角星機徽的蘇軍對地攻擊機和轟炸機也會飛臨德軍陣地上空,掃射德軍士兵,並丟下航空炸彈定點清除德軍的頑固火力點。蘇軍的火力準備一停歇,無數的蘇軍強擊群立即又對德軍發動攻擊,德軍繼續頑強抵抗,這樣的過程在柏林攻堅戰中周而複始,日夜不停地交替上演。

4月26日這一天,蘇軍第8近衛集團軍向市中心推進3公裏,在個別地段上推進4公裏左右。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因為當時蘇軍市區作戰時,一晝夜能夠推進兩公裏就算很不錯的成績。

崔可夫的部隊在26日這一天的最大成就,是攻克了滕佩爾霍夫機場!

滕佩爾霍夫機場是當時柏林市唯一還能使用的大型機場,存放在該機場地下機庫裏的飛機都被加滿燃油,隨時準備起飛。蘇軍最高統帥部非常擔心希特勒會乘坐某一架飛機逃離柏林,所以,特別命令一定要占領這個機場,截斷納粹頭目們的逃跑之路。

守衛機場的德軍由高炮部隊和黨衛軍組成,戰鬥力較強,為他們提供火力支援的是一些沒有燃料,而被當作固定火力點使用的坦克。崔可夫麾下兩個師的部隊負責攻擊這個機場。

按照攻擊流程,蘇軍先對機場進行長時間的炮轟,然後派遣強擊群出擊。蘇軍的強擊群經過一番苦戰,陸續攻克航空港、地下機庫,通信樞紐等一個又一個建築物,最終完全占領機場。此時,柏林同外界的通道,隻剩下勃蘭登堡門附近,一個勉強可以起降飛機的簡易機場。

4月27日,柏林城區的攻防戰逐漸向市中心一帶轉移,德軍在占據絕對優勢的蘇軍部隊的打擊下,戰鬥人員持續減少,防禦陣地也在蘇軍的蠶食之下不斷縮小。

截至27日日落時,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第3和第5突擊集團軍,已突進至柏林市的第9防禦區——蒂爾加滕沙洲,他們距離德國帝國辦公廳、國會大廈等第三帝國核心權力機構已經非常接近;崔可夫的第8近衛集團軍和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也已進入柏林中心城區,在德國空軍部一帶與德軍纏戰;在第1烏克蘭方麵軍的攻擊區域內,雷巴爾科的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並不適應城市巷戰,他的部隊陷入城區作戰的泥沼,不過他的部隊仍然在推進,而德軍則不斷在後退。整個柏林市區的德軍部隊,已經被蘇軍壓縮到一條由東到西長16公裏,寬2~3公裏(個別地方5公裏)的狹長地帶。

對於柏林的德國守軍來說,最後的戰鬥即將來臨;對於德國元首希特勒來說,他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